小說快讀
打開小說快讀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老戰士老戰士
梁宇寒

第五章 扶貧回憶

作為一個從軍校畢業走上軍旅生涯,又當了那麼多年政委的王誌毅,不僅重視實踐,更精通理論。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要開展什麼工作,王誌毅都喜歡先從理論上去尋找依據。他相信,隻有在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下,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所以當鄧長河提出要組建一個誌願者扶貧隊的時候,遊完漓江回到家,王誌毅便第一時間到網上尋找和扶貧相關的資料,挑燈夜讀,仔細研究起來。

扶貧工程,可以說這是我國一項非常有創造性,偉大而成功的社會實踐。

70年來,我國的農村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成為首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貢獻,提供了經驗、智慧和方案。

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的扶貧工作遠遠沒有結束,我國的扶貧工作依舊還在路上,正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因此,當前的扶貧工作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是的,扶貧工作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王誌毅默默點頭,就像鄧長河說的那樣,隻要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的所有事情,都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

“還是老鄧覺悟高啊,真正上過戰場,打過仗的人就是不一樣!”王誌毅歎到。

沒有上過戰場,這是他幾十年軍旅生涯僅有的遺憾,所以對鄧長河是打心底裏感到佩服。

其實當年在汶川,倆人攜手進入地震災區進行救援工作的時候,王誌毅就對鄧長河這個老鄉身上那股堅韌的氣質和指揮若定的魄力非常欣賞了。

隻是汶川救援結束後,倆人又都匆匆回到了各自的部隊,軍務繁忙,所以這些年來也少有聯係。

王誌毅早就想過,等退休後要找個時間好好拜訪一下這位一起在汶川並肩戰鬥過的老戰友,卻沒想到,倆人的再一次見麵竟然是在遊船上,這次偶遇也讓王誌毅感到非常驚喜。

要是以前能在部隊裏與老鄧搭檔,那該多好啊!不過現在也不晚,老鄧既然想要組建一個誌願者扶貧隊,那王誌毅就願意無條件地支持他。

這一晚的挑燈研究,王誌毅的腦海中也漸漸有了一些關於扶貧的具體方案,但像鄧長河說的那樣,扶貧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是要有人。

第二天一大早,王誌毅就翻開通訊錄,依照和老鄧的約定,向在桂林享受退休生活的相熟的老戰友們一一打去電話。

幾十年下來,軍人們即使退休了,也還是保持著早起的習慣,所以王誌毅完全不擔心打去電話的時候還有人在睡懶覺。

王誌毅第一個打的,是他的發小,也是一起考上軍校,後來當了海軍的江偉峰。

江偉峰雖然和王誌毅同齡,但比他早退休兩年,自己剛剛回來,有什麼事自然先跟他了解一下比較好。

“老王啊,你那麼早就給我打電話,肯定是有重要的事對不對?”那麼早就接到老王的電話,正在公園打太極拳的江偉峰似乎頗感驚訝,卻笑問到。

“那是必須的,”王誌毅學老伴胡芸麗的口音道:“眼前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邀請你參加。”

“大事?什麼大事?”江偉峰頓時一本正經地問到:“是不是打麻將三缺一?”

“哈哈哈哈!”說完倆人心有靈犀似的一起哈哈大笑,這麼多年了,他們還是一開口就笑聲不斷。

接著,王誌毅便把要組建誌願者扶貧隊的事和江偉峰說了,江偉峰自然也是欣然讚同。

接著,王誌毅和江偉峰又分別聯係其他幾個老戰士,邀請他們來參加扶貧隊伍。

所有老戰士都對扶貧這件事高度讚同,甚至有些人早就以各種方式加入到扶貧工作中。隻一天的功夫,連王誌毅在內,就召集了十個人。

而鄧長河呢,更是雷厲風行,遊完漓江回家的當晚,他就翻開電話簿,給相熟的老戰友們一個個打去了電話。

“老胡啊,我這件事你無論如何要支持,這可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偉大事業啊......”

“老鐘,你也別整天擺弄你那一小院的花花草草了,大山裏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你去發揮呢......”

鄧長河在客廳裏邊打電話邊走來走去,那氣勢,就像是過去在戰場上指揮戰鬥一般。

這一串電話打過去,鄧長河也馬上召集了十個老戰友,當翻到“馬躍”的號碼時,目光在上邊停留了幾秒,想了想,他還是放下了電話。

按照約定,召集夠了二十個人,就可以召開扶貧會議了。

遊完漓江回來的第三天,也就是星期四的上午,第一屆老戰士誌願者扶貧大會正式召開!

分別由鄧長河和王誌毅領頭召集的兩批總共二十名老戰士,陸陸續續走進了鄧長河的家裏。

鄧長河親自在小區門口迎接每一個人,深情的握手,期盼的眼神,每一個碰麵都讓人仿佛久別重逢的激動。

鄧長河的住所是一棟一百多平米的單位房,雖然是老房子,但客廳足夠寬敞,同時容納三十個人也不成問題。

問題就在於從來沒有那麼多人同時到家裏做客,鄧長河家沒有那麼多凳子和椅子,他隻好臨時向幾個樓上樓下的鄰居借來了凳子和椅子。

二十名老戰士歡聚一堂,氣氛非常熱烈,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場扶貧會議,也是一場老兵們相聚的聯誼會。

周桂香和胡芸麗主動承擔起了“後勤保障”的工作。倆人一大早就到市場進行大采購,為這次會議準備了瓜子、花生、水果等食物,還泡了幾大壺熱茶。當然了,中午這一頓大餐的食材,也一起買好了。

這二十個老兵中,還包括了三個女兵,她們都是退休的軍醫,便和周桂香、胡芸麗一起,做起了“後勤”工作。

就這樣,五個女人在廚房裏忙碌著準備美食和午餐,十幾個老戰士圍坐在客廳裏,熱熱鬧鬧地,開起了扶貧會議。

“老鄧啊,不是我批評你,你這個老首長做得不好,大家退休都那麼久了,你現在才想起來要找點事給我們做,你這是後知後覺啊!”

鐘大成率先打開了話匣子,他是鄧長河軍旅生涯後期一起共事過幾年的同事,雖然是他的下級,但為人豪邁直率,有什麼想說的話從不藏在心底。

“老鐘批評得對,我這兩年啊光顧著帶孩子做家務了,確確實實沒有想到那麼多,幸好前兩天讓我遇到了王政委,正是他的啟發,才讓我想到了還有扶貧這麼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等著我們去做!”

鄧長河轉向王誌毅,真誠地說:“老王啊,這件事我要好好感謝你啊!”

“老鄧,帽子不能亂扣,這功勞你也不能亂推給我啊,扶貧這個主意明明是你提出來的,我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你啊!”王誌毅謙虛地說。

“哎呀你們兩個老首長,就都不要謙虛啦,我看啊,扶貧這件事沒什麼好討論的,就這麼定了,本來就是個大好事嘛!今天我們在這裏開會,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確定組織的問題,既然是要組建扶貧隊,那就要有個完備的組織,我們部隊擁有那麼強的戰鬥力是因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我們有黨這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組織麼?”退休海軍副艦長江偉峰說。

“對對對!我們先把扶貧隊的隊長、副隊長,政委給選出來。”

“還用選嗎?隊長那必須得是老鄧啊,這個政委,不是有現成的嗎?老王啊!”

“別別別,我們還是要走個程序,表決一下。”鄧長河說。

說著便是舉手表決,很快,誌願者扶貧隊的組織架構便確定了下來。

鄧長河為隊長,王誌毅擔任政委,鐘大成和江偉峰擔任副隊長。三名女軍醫,則是醫療小組成員。連並不屬於老戰士的周桂香和胡芸麗,也參與進來,成為了“後勤”組的成員。

這時,文工團退役的胡聞明突然問道:“那我們扶貧的村子是哪裏啊,這個定了嗎?”

他這麼一問,倒是把所有人都給問住了,怎麼把這個問題給忘了呢?

是啊,現有空有扶貧隊,沒有扶貧對象,那豈不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問題,也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尋找幫扶對象!”鄧長河說。

最後,大家把尋找幫扶對象這件事交給了鄧長河和王誌毅來辦,隻待找到了幫扶對象,便可以立即出發考察。

“好啦好啦,該吃午飯,你們把餐桌擺一擺。”這時,傳來了周桂香的聲音,廚房裏早就傳出來美食誘人的香氣,這一頓豐盛的午餐,由周桂香和胡芸麗聯手操刀,於是,一桌子桂菜與東北菜結合的豐盛大餐被端上桌麵。

“桌子小,你們將就一下啊。”周桂香抱歉道,她把餐桌和老鄧的書桌拚在一起,但要坐下二十二個人還是顯得有些擁擠。

“這算什麼啊,我們是誰啊,在什麼樣的環境沒吃過飯?”鐘大成豪爽地說。

“那你有沒有試過在海底吃飯啊?”身為前潛水艇副艦長的江偉峰問到。

“這個,我還真沒試過!要不,你帶我去試試?”鐘大成說,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飽餐了一頓美食,老戰士們也逐漸慢慢散去,最後留下了鄧長河和王誌毅這兩個扶貧隊的核心人物,繼續謀劃扶貧隊下一步工作的具體事宜。

“老王啊,我雖然退休兩年了,但還沒怎麼到周邊的貧困農村了解過情況,我們那片的村子啊,不要說脫貧了,早就家家致富啦,所以這扶貧對象的問題,你有沒有一些了解?”

鄧長河問到,他說得是事實,他的家鄉,那個漓江邊的小山村,村民們早就通過旅遊與種植業發家致富,現在幾乎是家家都有小汽車,家家都住小“別墅”了。

“這你可就問倒我了,你不是不知道,我也是剛回來啊,”王誌毅笑道,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麼,說到:“哎,我突然想起個人來。”

© 小說快讀, ALL RIGHT RESERVED

BEIJING YUEJIAN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