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快讀
打開小說快讀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8章

許蕘沒有考中庶吉士,隻能等著吏部選官,這個選官呢,也是有很多的學問在裏麵。

殿試之後,前三名直接進入翰林院,其餘的進士還需要進行考試,叫做“朝考”,選拔優秀者,稱作“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三年之後舉行畢業考試,考試合格的入翰林院,不合格的入各部任職,大梁朝沿襲前朝,非翰林不得如內閣。

許蕘沒有考中庶吉士,所以需要去吏部選官。

許家已經給許蕘打點過了,原本是要留在都城,在六部選一個職位的,後麵許蕘除了意外,按著許蕘的意思,想要去外地任職,永寧侯爺許禎琢磨了一晚上之後,覺得去外地也有去外地的好處,連夜去吏部找人幫忙,最後竟然選了一個河西縣知縣,從七品。

許蕘從吏部領了官書文碟就去街上給自己的孩子買東西了。

說實話,許蕘對自己要去哪裏上任沒什麼要求,隻要是能夠離的這京都遠遠的,先給自家一家三口一個喘息的時間,適應了現在的環境,然後再把暗害自家的凶手給找出來,這就挺好了。

剛才去吏部的時候,一個跟自己相熟的員外郎給自己拿官書文憑的時候,還說讓自己以後發達了不要忘記這些兄弟們,許蕘一頭的霧水,自己一個從七品的小小縣令,能怎麼發達呢。

都城大街上很熱鬧,許蕘讓府裏的馬車先回去,自己一個人沿著大街一邊走一邊看。

許蕘後麵麵臨的就是做一方主政,河西縣地處邊關,是一個自然環境很不好的地方,許蕘接到任命之後,問了一下在什麼地方,然後大體的就能夠想出來是在哪裏了,現代的話,應該是山西雁門關附近,許蕘當年為了調研可是把全中國走遍的人,雖然現在的地理風貌跟自己那個時候不一樣,但是仔細的想一下,還是能夠確定大體的位置的。

許蕘一邊走,一邊心裏琢磨河西縣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在吏部的時候,那個員外郎給自己看的一些關於河西縣的一些基本的情況,想著從都城出發去往那邊需要幾天,這一路上需要路過什麼地方。

路過一家布店,許蕘進去轉了轉,布店的老板知道許蕘是要給自己四歲的小姑娘買布做衣服,給推薦了幾個花型,許蕘也不是很懂,想著現在又不是很差錢,就給買了幾匹,又想著自己一家四口要去那麼偏遠的地方了,張兆慈不能隨意出府,看著差不多的買了些,許蕘長了個心眼,沒有自己付錢,讓店家送到侯府之後,找府裏的三奶奶付錢收貨。

街上很多賣各種零食,點心的小鋪麵,許蕘買了好些,提著就回了府裏。

永寧侯爺一直在家裏等著許蕘,結果隻等回來一輛空著馬車,馬夫說三爺讓自己先回來,他去街上逛逛去了,永寧侯聽了氣的不行,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有閑心逛街買東西,結果一會門房那邊過來人,說三爺買了些布,讓布店的夥計找府裏三奶奶接貨付款,永寧侯爺跟世子麵麵相覷,他們還真想不明白,這平日裏不聲不響的三爺葫蘆裏這是賣的什麼藥。

後宅接到信之後,都派人過來看熱鬧,布店的夥計帶著十來匹的布在二門的小客廳等著,就看到門口一會一個偷看的,一會一個偷看的,直到一個看起來很是英氣的婦人帶著一個三四歲的粉雕玉琢的小姑娘過來的時候,府裏仆人介紹說這是府裏的三奶奶,夥計這才算是鬆了口氣。

張兆慈接到門房的信,就知道許蕘什麼意思,這要是當場付了款,讓人家給送貨回來,等到東西到了自己的手裏的時候,還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呢,索性誰領東西誰付款,自家現在又不差錢,許蕘也不是個愛揮霍的,他能買多麼名貴的布料回來呢?

張兆慈看那十多匹的布,棉布居多,綢緞很少,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這還真的是領到了去外地的空缺呢,早上許蕘走的時候,就跟張兆慈商量好了,如果能去外地任職,還是個條件不好的地方,就多買些實用的布料回來做些衣裳,如果領到的是江南魚米之鄉的空缺,那索性就不買什麼布料了,等到了地方再添置,看許蕘買回來的棉布居多,張兆慈就知道應該是一個條件不好的地方了。

讓人把布料給搬回去,張兆慈就開始整理自家的行裝了。

那邊許蕘一進門,就被人領到了侯爺的外書房。

侯爺看到許蕘兩手提著的那些東西,心裏的火氣壓不住了,但是又不知道要怎麼發泄出來,特別是世子問許蕘怎麼買了這些東西,許蕘就說是給小九特意買回來的,前幾天小九受到驚嚇,晚上睡覺都能哭醒了,自己買些好吃的回來哄一哄孩子。

侯爺隻能是擺擺手,府裏人都知道三爺兩口子對別的東西不i怎麼在意,就是對孩子在意,前幾年不就是因為大廚房給許棣蒸雞蛋的時候克扣了東西三奶奶才大鬧了侯府的大廚房嗎?

侯爺先把這些糟心事放一邊,仔細地詢問了去吏部的經過,看了許蕘的任職文憑之後,從書房的裏屋拿出一個長長的木盒子。

許蕘看侯爺非常珍視的樣子,很是好奇是什麼東西,結果侯爺拿出來,小心的攤在書房的大書桌上,許蕘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張地圖,現在叫輿圖不過是一張許蕘肯不是很明白的地圖。

世子看到輿圖,非常驚訝的說:“父親,竟然是一張軍用的輿圖,這是當年您跟隨皇上去邊境征戰的時候留下的嗎?”

侯爺說:“是啊,那個時候我們幾個跟著皇上一起,回來的時候皇上就讓我們一人留了一份,也算是一個念想,老三,你來看,河西縣在這裏,河西縣地處邊關,這邊的山上是一座隘口,易守難攻,是本朝的西大門,這邊靠著的是一條河,就在縣城附近。”

侯爺指著地圖上的一些曲線,許蕘是怎麼都看不明白那些一條一條的怎麼就是一座山一條河的,但是許蕘非常的尊敬古人的智慧,時代是不斷的發展的,科技也是一點一點的進步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小小的成就,才會有燦爛的古人文明,從而生發出更加璀璨的現代文明。

世子跟著看了地圖之後,有些擔憂的說:“父親,聽說河西那邊民風彪悍,河西縣令還得受當地駐軍的指派,這父母官,不好當啊。”

侯爺看了看許蕘,說:“事在人為,別人做不好老三也做不好嗎?老三,你走的時候帶著兩個幕僚,去了給你當師爺,再就是府裏的侍衛,你也帶著兩個,走的時候雇幾個鏢局的鏢師。”

許蕘說:“父親,我想帶著兆慈還有兩個孩子一起赴任。”

侯爺想了想,說:“這個還得再商量。”

許蕘聽了,就知道府裏不知道哪位不讚同自家一家四口一起去外地,說:“父親,這次我跟兆慈還有棣兒遇險,是人禍,把娘三個放在家裏我不放心,我想過,我們先離開一段時間,說不得那人會自己露出馬腳。”

侯爺說:“那我去跟你母親商量一下。”

許蕘沒有再說什麼,跟侯爺辭別之後提著那些點心就匆匆的往自己的院子裏走,一邊走,一邊在想是不是要把這一路上的景致弄一份地圖出來,剛才看那輿圖,實在是費勁,而且還不精確。

許梔跟許棣正在院子裏玩呢, 看到許蕘提著東西回來了, 高興的喊著爹爹就往大門口跑,許蕘見了,趕緊先把東西放到地上,把跑到自己跟前的許梔抱起來。

許棣已經過來把許蕘放在地上的東西拿起來提著,說:“哎喲,爹,您這是買了多少好吃的呀。”

許蕘說:“也沒多少,我看街上有好些酒樓,咱們找個空就去嘗一嘗,過幾天你們就得跟著我去邊關赴任了,想要吃我也不能給你們變出來的。”

許棣聽了,很感興趣的說:“邊關?爹,您這是要去哪裏赴任啊?”

許蕘說:“河西縣,我看應該是在雁門關附近的。”

許蕘抱著許梔,許棣提著東西,三個人一邊往屋裏走,一邊說話。

許棣想了想,說:“這樣說來,是要去邊關了呀,也不知道那邊現在是不是安全。”

許蕘說:“聽說靖北侯世子就在那邊駐守,有他在,還能不安全嗎?”

張兆慈正在整理東西,早就聽到爺兩個的對話了,等到他們進了屋裏,看到許棣受傷的東西,驚訝的說:“你這還真是疼孩子呢,就這麼提著回來的啊?”

許蕘說:“對啊,我看這兩樣東西挺好的,待會給老夫人帶過去,剛才侯爺說晚上咱們一家四口去老夫人院子裏吃飯去,正好帶著去,咱們也順便跟老夫人說一下咱們全家一起赴任的事情,剛才我跟侯爺說,聽侯爺的話,好像很不讚同你們三個跟著。”

張兆慈聽了,說:“怎麼,不讓我這個正房太太跟著,想要給你弄個小妾去伺候嗎?他們不要臉我還要臉呢,許蕘,我可告訴你啊,你要有這樣的花花心思,我帶著倆孩子跟著出海去,以後我們再不回來了。”

許蕘說:“你看你,這還當著孩子的麵呢,怎麼就說這些話呢,這麼些年我什麼心思你不明白嗎?那可是禍家的源頭,咱們一家人還要好好過日子呢,弄個三回來做什麼,你說對不對?”

張兆慈說:“你能這樣想最好了。”

許梔吃驚的聽著自己的父母的話,她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的娘親是這樣的彪悍,女子這樣是不是不賢良呢,但是家裏真的是人口越簡單的越好啊,真要弄個小妾什麼的,別說自己的娘了,估計自己心裏也是不舒坦。

府裏已經傳開了,三爺選了河西縣令,不日赴任。

晚上許蕘跟張兆慈帶著兩個孩子去老夫人院子裏的時候,正房正廳裏麵已經掌了燈,丫鬟婆子從大廚房提著幾樣菜過來,小廚房裏麵也是傳來誘人的食物的香味。

老夫人這邊擺了兩桌,一桌是老夫人跟侯夫人還有大奶奶跟張兆慈帶著的許梔,另外一桌就是侯爺跟世子還有許蕘許棣。

因為都是一家人,兩張桌子之間也就沒有用屏風攔擋,老夫人笑嗬嗬的說:“咱們三爺以後就是做官的人了,趁著三爺還沒有走,我這個老婆子請三爺吃頓飯,以後出門在外,希望咱們三爺一切都順順利利的。”

許蕘跟許棣已經張兆慈都站了起來,許蕘給老夫人行了謝禮,老夫人招呼大家坐下吃飯。

就過三巡菜過五味,許蕘就說了自己要全家赴任的事情,侯夫人拿筷子的手頓了頓,說:“這去外地做官的當家夫人一般都是留在家裏伺候公婆的吧?”

張兆慈笑著說:“母親,家裏不是有大嫂在呢嗎,大嫂,以後家裏的事情還得請你多擔待了啊。”

張兆慈的話這麼一堵,侯夫人也不知道要怎麼接話茬了,大家都知道這張兆慈是個混不吝的,這麼些年侯夫人就生怕再遇上上次張兆慈大鬧廚房這樣的事情,好在府裏人不作妖她也不找事,但是這次,她要跟著一起去赴任,侯夫人心裏怎麼都不痛快。

家大了,人就多了,像永寧侯府這樣的人家,家裏婆婆媳婦一大堆,做事情都是你看著我我攀著你的,在府裏就得守著府裏的規矩,不說晨昏定省的,就是平日裏的人情往來的也是讓人頭疼,誰都知道跟著去外地赴任,條件好不好的,但是自由啊,雖也有那嫌棄自己的男人做官的地方條件不好,不願意跟著去的,就打著個在家裏伺候公婆的幌子,其實是不願意離開安逸的環境,但是聰明的,還是真的願意跟著去,去了就是官員的家屬,到時候就是人家看你的眼色,那樣活得多自在啊。

老夫人人老成精的,自然是知道為什麼,歎了口氣,說:“這麼些年,三爺兩口子不容易,再說從成親兩口子就沒有分開過,我看還是一起去吧,至於兩個孩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跟著好好的去長長見識,也是挺好的。”

老夫人平時一般不開口的,但凡是開了口,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許蕘跟張兆慈帶著倆孩子,跪在老夫人的跟前,結結實實的磕了三個頭。

© 小說快讀, ALL RIGHT RESERVED

BEIJING YUEJIAN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