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廝一時之間竟不明白蘇落詢問這個問題,究竟是什麼意思。
隻能隨便答道:“當然是先綁上千斤墜。”
蘇落聞言笑意更甚,淡淡的詢問道:“既然如此,那三小姐為什麼不發出呼救呢?在園內小廝那麼多,如果三小姐呼救,一定就不會被推入水中了吧。”
那小廝聞言微微一滯,急切的說道:“三小姐確實想要呼救,可是就在她呼救的時候,你給她束上了封口。”
蘇落步步逼近,詢問道:“既然我給她束上了封口,又給她墜上了千斤墜,那麼三小姐的雙手都是鬆開的,為什麼她不掙紮呢?”
那小廝被蘇落的氣勢嚇得倒退數步之後,小聲的說道:“三小姐,三小姐她當然有掙紮,不過皆被你按下,所以說才沒有逃出你的魔掌之內。”
蘇落接著點頭,繼續詢問道:“既然三小姐有如此強烈的反抗,我為何沒有將三小姐的手給束住呢?”
那小廝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蘇落,說道:“我怎麼會知道,你為什麼不給三小姐束縛住手腕呢?”
蘇落的笑意越發的深沉。“既然你說三小姐有掙紮,而我又未給三小姐束縛手腕,三小姐為何沒有極力的想要解開的束縛進行呼救呢?又或者對我做出什麼反抗行為呢?”
那小廝一步一步的後退著,在腦中思索著要如何回答蘇落的話,最終靈光一閃,突然說到。
“三小姐當然有掙紮,隻是你狠狠的固住了她的手腕,所以說她無法掙紮,而你就這麼將她推下了湖。”
“噢?聽你這個意思,我是緊緊的按住了寧三小姐的手腕是嗎?”
那小廝立刻點頭,“是,你用了非常大的力氣。”
蘇落輕輕笑道:“既然我用了非常大的力氣,那麼,今天這個時間...”說著看了一言日落,“寧三小姐的手腕上應該還留有淤青才對吧?”
此言一出,滿坐接驚,按照那小廝的說法,既然是用了全部的力氣製止三小姐的反抗,至少也應該會留有淤紫的痕跡。
寧二爺立刻將自家女兒的手腕給露了出來,卻發現那手腕潔白如雪,根本沒有任何痕跡。
蘇落在看到那雙雙手腕之時,輕輕一笑,說道:“這與你說的並不相符呢。”
那小廝接著辯駁道:“可能是因為散掉了也不一定,怎麼就能確定淤青一定會有呢?”
蘇落微微搖了搖頭,“寧小姐昨日雙腳被綁,既然那繩結是綁在腳踝處,隻要看看腳踝上有沒有淤青的痕跡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要知縱使是活結,上麵也是醉著千斤墜的,總不可能一點痕跡都沒有。”
蘇落的雙眸一眯,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簡單就可以說明白的,這小廝想要和自己鬥尤顯稚嫩。
隻是不知這幕後之人會是誰,臥榻之側豈容他人甘眠。如果現在不找出那個幕後之人的話,接下來的日子並不會很好過呢。
“若是留下來了,就證明淤青應該未曾散盡。”
寧二爺聞言,立刻將自家女兒的裙角掀起,露出腳踝,隻見上麵青青紫紫一片,觸目驚心。
所有人都沉下臉色,不再說話,孰是孰非,還需要斷定嗎?
蘇落對著寧老夫人微一抱拳,說道:“既然已經無事,我便先行告辭了,明日便是秋圍,我還需要做一些準備。”
事到如今,寧老夫人自然也不好強留下蘇落,隻能揮了揮手讓他下去。
蘇落在轉身的瞬間,目光掃過寧三小姐,眼中卻帶著一絲打探,但隨即歸於平靜。
施施然地離開了客廳之中,回到那間漏風的柴房,心下卻在思索這件事情究竟是因何而起。
蘇落幾乎可以斷定昨日在庭院之中聽到的腳步聲應該正是將寧落雪推入湖中之人。
隻是不知那人究竟是不是蘇城安?
可如此異常,可以輕易被人拆穿得謊局應該著實沒有必要去做。
而寧落雪要想陪他演這場戲的話,也沒有必要以身犯險。
詭異,這一切都著實太詭異了。
再加之聯想到那滿身鞭痕倒在寧府後巷的男子,不知會不會也跟寧落雪落水一事有關。
但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現在都不應該占用自己大半的時光。
回到被褥之中和衣而眠,淺淺的睡了一夜...
翌日辰時,天還未明,寧致非和寧致遠兩兄弟便從前門而出,乘坐著豪華的馬車向秋圍考場而去。
而蘇落則是無一人問津的從偏門而出,一個人憑借著記憶慢悠悠地晃蕩到了考場門。
待來到考場門前之時,隻見外麵停了多輛馬車,毫無意外,這些都是京城貴子們的車輛,而布衣寒門大多都是像蘇落這般步行而來。
隻是觀在場所有考生卻無一人如蘇落這般衣衫襤褸,手中空無一物。
要知這考試可是整整三日,總得備一些幹糧油布之類的必備物品。
有些貴子甚至將生活所需用品帶了個齊全。
天剛破曉,晨時已至,應考官在大門外敲響三聲銅鑼,代表考生入場。
所有人及時下馬,持著號碼牌逐一進入到考場之內。
考場分為六排,全部都是統一方向,每一間都是獨立小戶,與外界完全隔絕。
蘇落看了一眼,發現這考場竟是用糯米混合者黃土夯築而成。
此等技術無異於古代的水泥房啊,足以可見當今聖上對於材質的重視。
在略略環視了一圈之後,發現給他們準備的這個臨時考點,是一個隻有三個平方大小的三麵牆壁,而前麵則是被隔成一間小門。
這牆壁縷空,底座隻有一個椅子高,以便監考官們查看考生情況。
而此刻第一場的試卷還沒有出來,但筆墨紙硯確實已經全部擺放於書桌之上。
房間之內還配有一個單人用的小床,留給學子們勉強過夜。
蘇落坐在蒲團之上,一臉百無聊賴的望著前方的過道以及觸目可及的牆壁。
巳時,考試正式開始,考官公布第一道考題。
“請以讀書何用為題,賦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