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華進入恒王府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京城人心裏跟明,鏡似的,隻是不說破罷了。
吳嬤嬤當日晚上跟沈若輕告了假,說是家中有急事需要回去處理,第二日一定回來
沈若輕看著吳嬤嬤連日辛苦也讓人回去好好休息一番。
吳嬤嬤離開了恒王府,繞到一處小道之中,上了一輛看著十分不錯的馬車,朝著皇宮的位置而去。
馬車停在了一處角門的位置,吳嬤嬤下了馬車,身上穿著宮女的衣服,進入宮中。
“老奴見過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萬安。”
沈皇後起身將人從地上扶起來:“你是跟在我身邊的老人了,不用行此大禮。”
“事情可是解決了?”沈皇後拉著吳嬤嬤到後院之中做了下來,遣散眾人。
吳嬤嬤倒是也不怎麼拘束,轉而坐下之後也是同樣規矩:“回皇後娘娘的話,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沈若輕已經小產,隻是不知為何丞相府的嫡女忽然進入了恒王府中,隻怕......”
“無妨,那是本宮安排進去的,你日後多留意幫襯著一些。”皇後說完之後看向吳嬤嬤
顯然吳嬤嬤更是不明白其中的用意。
“娘娘安排的,可是娘娘既然要安排沈若華進府,為何還要老奴下手除去沈若輕腹中的孩子啊。”吳嬤嬤頗有些不解。
按照丞相夫人這麼多年對這個庶女的態度,也不會我沈若輕留下一條活路,不明白為何還要親子動手,甚至讓埋伏多年的自己動手。
“斬草自然要除根,若是沈若輕這一次真的是個男孩兒,日後終究是個麻煩,索性不如趁著這個機會,以絕後患。”沈皇後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來的凶狠讓人不寒而栗。
不過沈皇後倒是十分好奇:“當日那環境如此複雜,你也是剛去的,是怎麼下手的。”
吳嬤嬤從腰間掏出來兩個小藥瓶:“老奴在接到娘娘指令之後,想起黑市上曾有一秘藥和酸梅湯中的酸梅若是混為一體便能夠造成女子小產。”
“老奴提前一日用了十成十的分量將藥粉浸入手帕之中,而後喂她喝下酸梅湯,二者融合,隻要了一個時辰便小產了。”
皇後十分讚賞她,將手上的金鐲退了下來:“你是個聰明的,本宮沒有看錯你。”
“多謝皇後娘娘抬愛。”
“不過老奴發現了另外一個事情。”
“什麼事情?”皇後看著吳嬤嬤。
吳嬤嬤將一方手帕取了出來,裏麵赫然放著兩塊桃花酥,隻是因為擠壓的關係有些破碎了。
“這是什麼東西?”
吳嬤嬤將那桃花酥打開解釋道:“這個東西據說是新婚當日恒王為了給沈若輕解餓送去的糕點,可是老奴注意到當日沈若輕小產,一片混亂之中有一個小丫鬟不顧沈若輕反而急忙將這糕點收了起來,便覺得有些古怪,所以時候特意去探查了一番。”
“這裏麵可是有什麼玄機?”沈皇後伸手捏了一塊,似乎想要一看究竟。
“這裏麵有著十成十的夾竹桃粉末,若是吃下必然會導致滑胎。”吳嬤嬤開口解釋道。
沈皇後和吳嬤嬤都明白,能在恒王府中做此事的人自然就是恒王。
沈皇後更是沒有想到恒王當日隨口一言,居然真的敢這麼幹,連自己的骨肉都能下得去手。
“不過沈若輕目前還沒有懷疑到恒王的身上,反倒是認為此事是蘇沐顏坐下的。”吳嬤嬤想想此事便覺得十分好笑。
這麼多人想要沈若輕肚子裏的孩子死,也是個可憐人。
“那你就讓沈若輕意識到這個事情,免得恒王過得太安逸了,多出這許多的精力,讓本宮不省心。”沈皇後開口說道。
吳嬤嬤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娘娘,如今沈若華進入恒王府,隻怕是沈若輕也會懷疑此事是不是金氏所為?”吳嬤嬤猜測道,避開沈若輕這兩日卻是有些草木皆兵。
沈皇後卻搖了搖頭:“不用,你要做的事情已經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沈若輕開始慢慢懷疑恒王就是了,剩下什麼事情都不用你做。”
吳嬤嬤點點頭表示已經明白了,卻同時有了顧慮。
“娘娘,如今丞相府送沈若華入府,想必是想將沈若華朝著正妃的位置上推一推,如此一來恒王豈不是完全擁有了丞相府的支持,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吳嬤嬤頗有幾分擔心道。
沈皇後並未解釋此事:“無妨就讓南洛炎得意兩日吧,日後可是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吳嬤嬤思來想去之後也就不曾多言。
又聽了皇後的一些吩咐之後,敢在宮門落鎖之前離開了皇宮之中。
此時的沈皇後心中倒是無比的開心,一旁的嬤嬤適時開口:“娘娘今日心情不錯,想來是因為沈若華進府的事情。”
“是啊,金氏想要她的女兒嫁給恒王,可她小看了一個女人的嫉妒心,現在沈若輕就像地獄的惡鬼,隻怕是要就沈若華的皮狠狠撕下來一層。”沈皇後的臉上多了一些看熱鬧的表情。
‘“娘娘睿智。”
榆次同時蘇沐顏正在準備著自己的第二場計劃。
再過幾日自己大婚,北境的戰事就會傳入京城,恒王和寧王二人之間會有一人前去戰場。
此場戰役可謂是至關重要,贏得民心的重要一站。
前世南陵風因為錯過此次機會,威望被南洛炎比下去,這一次一定要奪回來。
她記得曾經有一場戰役,因為邊境氣溫驟降,八月酷暑時分居然飄起鵝毛大雪,凍死不少人。
若是能夠在那場戰役中獲得支持,南陵風定然能夠掌握軍心民意。
想到此處,蘇沐顏決定此刻要立即行動起來。
當晚就去找了陸遙山。
陸遙山看著此次的東西,隻覺得眼前的小公子時分有趣。
“眼看天氣一日比一日熱,你居然要這許多棉花,你到底想要幹什麼。”
蘇沐顏白了一眼此人。
不知道什麼叫做不該問的不問嘛?
聒噪。
於此同時知道的還有寧王南陵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