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各個縣城的辦案流程都是由捕快全權負責的。其過程縣太爺不會過問,一個縣衙的辦案效率全看捕頭的個人能力。
而平遙縣城居然會開案情分析會,由幾個專案小組共同彙總情報,一起討論辦案流程,另外還有身為縣太爺,也就是市局領導的關寧做最後的部署工作,大家一起討論案情。
這樣一來,不光效率更高,集思廣益之下,查漏補缺,抓捕計劃也非常完善。
而這一次,平遙縣城縣衙也被關寧成為平遙縣公察局所經辦的案子,是一宗人口買賣的案子。
也就是抓人販子。
在路上,關寧也給趙光義普及了一下啥叫局長。
在古代,行政和司法兩個體係其實是沒有區分開的。
古代的一個縣城,就相當於現代的一個城市。作為一個縣城的最高行政領導,縣太爺的權能其實就相當於市長。
縣城下屬還有不少的鄉鎮村莊,都歸縣太爺管轄。
這種自大秦以來,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的郡縣製體係,即便是在這個世界,也同樣得到了體現。
而作為一個縣太爺,同樣也作為一個城市司法體係的頂部位置。
為什麼以前都說閻王好鬥,小鬼難纏,就在於此。
達官顯貴,王公貴族之類的也許還會忌憚彼此之間的地位,即便是鬥起來也會考慮多般因素。因為很多的地方根本就不歸他們管轄。
而一些縣太爺,在某些鄉村地區,那就是說一不二,統攬司法與行政兩方麵的真正掌權者,這樣才容易形成土皇帝。
他既是市長,也是公察局局長,同時又是法官和檢察長。
公檢法乃至行政,四方齊占,如果真的來個昏官或者貪官,那麼對於這個縣城的百姓來說那就是滅頂之災。
因為縣太爺就是這個縣城的天!
而一個清官好官,也就被稱為青天大老爺。
皇帝也不是不知道這種形成單位可能產生的弊病。
但是在現在這個教育程度受限的年代,培養一個好官的成本太高。想要將一個縣城的公檢法機構乃至行政機構徹底分開,成本就更高了。
這樣一來就會形成冗官的現象。
宋朝便是如此,想到什麼職能就開個什麼新堂口,後來發現新堂口需要有人監管,就再開個新的。
長此以往,官員的數量激增,卻並沒有辦多少實事。
很久之前,關寧也曾經想過這樣改革,但是卻發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即便是他想要將自己手裏的權利分出去,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接得住的。
如果真的胡亂認命,反倒是給自己找麻煩。
所以還不如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部攥在自己手裏來的妥當。
不過雖然沒能將自己的職能分出去,關寧還是將自己的職位分開稱呼的。
審案子的時候,衙役和師爺得叫自己法官閣下,捕頭捕快彙報案子開案件研討會的時候,他就成了局長大人。至於處理縣城內部建設與縣城規劃問題的時候,他又成了市長。
現在的關寧是寧可自己身兼數職,也絕對不想給自己設個口袋職位,什麼東西都管。
要學會讓自己手下人去學習如何自行解決問題,但又不能讓他們瞎搞胡搞,所以關寧這段時間即便想偷懶也沒時間。
在旁聽案件研討會的時候,趙光義才發現,整個平遙縣公察局的辦事效率有多高。
所有捕快都被分為了三類,民事捕快、刑事捕快以及交通捕快。
民事捕快專門處理各種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的小事,同時也處理打架鬥毆等比較嚴重的事情。而刑事捕快則由功夫較高的捕快來擔任,專門去處理凶殺、走私等案件。
至於交通捕快則負責道路之間出現的超速、擁堵、事故等事宜。
分工明確,效率極高。
而且關寧將整個平遙分為了四大街區,在招收大量捕快之餘,將捕快散了出去,分別管轄四個街區。而關寧本人則隻用管理四個街區的負責人就行。
為了構建這樣的體係,關寧本人還友情客串了平遙縣城檢查學校的校長一職,為那些從社會上招攬來的捕快做就職前培訓。
當然,最開始很多人不服。
但都被這個看上去文文弱弱的縣太爺給打服了。
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縣太爺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居然那麼能打。
但也正因為係統化培訓和統一管理,這支精幹的捕快部隊給趙光義一種十分精悍的感覺。
甚至讓趙光義覺得,這些捕快和他手裏的禦林軍比起來也差不了太多了!
也正因為如此,趙光義也發現,關寧這個家夥恐怕不止在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麵有著大才,甚至在練兵方麵也有很強的天賦。
這樣的全才......好像弄死他怎麼辦......
萬一這個比突然之間覺得彼可取而代之了咋辦?
得趕緊給他找個媳婦!
越是跟著關寧了解到平遙縣城中掩藏的東西,越是讓趙光義覺得後脊發涼。
如果讓這家夥去治理京州府,會不會讓當地的百姓隻知道他關府尹,而不知道他這趙天子?
真要有這麼一天,關寧就算領兵造反,恐怕整個京州都會平穩過度,沒有人會反對。
那就太特麼嚇人了。
反正現在趙光義已經沒什麼心思把他帶回京州去了。
但凡給他點時間,萬一給你來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趙家江山怕是就要改姓關了!
就在趙光義這邊心裏麵推演怎麼對付關寧的時候,關寧這邊的案件分析研討會已經進入了尾聲。
“好,那麼這邊就由一組二組負責布控,三組四組負責抓捕,五組六組確保所有人質的安全,務必要將這貨人販子留在我們平遙縣!”關寧鄭重其事地說道。
“是!”關寧的話非常提氣。
而且整個作戰計劃,是他們所有人一起商量討論出來的,這就讓所有捕快的參與感非常足。
隨著關寧的一聲令下,所有捕快宛若軍隊一般令行禁止,當下便去組織集合自己的隊伍去了。
看見這雷厲風行的一幕,趙光義心裏的殺意簡直跟火苗似的升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