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今天就揭穿你這個騙子,一會兒我就讓治安隊的人來把你抓走。”
年輕女人氣憤地走到書架前,找來一本傷寒雜病論。
這本書足足幾千頁。
她隨便翻出幾頁來考李凱旋,卻意外的發現,李凱旋當真背的出書裏的內容,不僅一字不差,還將注釋都順帶著背了出來。
“現在你相信我懂醫術了麼?”
李凱旋微笑的看著年輕女人道。
年輕女人一臉驚愕,沒再繼續阻攔,乖乖讓到一邊,讓李凱旋跟著老人一起進屋。
屋內散發著濃濃的藥材味,李凱旋通過味道,就能判斷出老人給自己兒子用了什麼藥。
再看床上躺著一個麵色慘白,大概三十來歲的男人,全身僵硬,昏厥不醒。
李凱旋診斷了一下他的情況,用手在病人的胸腔和腰椎脊椎處按了幾下,說道:“老人家,你兒子是脊髓神經元受損,才造成的全身癱瘓。”
“不錯,不知這病可有的治?”
“有。”
李凱旋果斷回應一聲,又道:“你去為我找一副針來。我為他施針過後,他的脊髓神經會有反應,再配上你今天買的山參,不出一個月,你兒子就可下床。”
“真的?我這就去。”
老人聽到這,激動得當場淚流滿麵。
回過頭,他趕緊讓自己的女兒去為李凱旋準備針灸。
宋莎莎原本並不信任李凱旋,但看到李凱旋對哥哥病情的診斷頗為正確,心中也半信半疑。
她很快把針灸準備過來,李凱旋穩穩地拿起針,開始在病人身上施針。
隻見他的針法行如流水,十分嫻熟地取針消毒,再精準的刺入病人體內。
所有動作一氣嗬成,絲毫不像個年輕人能施展出來的醫術,技藝極為精湛。
十幾道針出手,老人的兒子還真的有了些反應,看得老人和宋欣欣麵色一喜。
“年輕人,你可真是神醫!是我宋家的大恩人,請受我一拜。”
李凱旋收針後,老人一下子沒忍住,竟當場給李凱旋跪了下來。
“老人家趕緊起來,我承受不起。”
李凱旋慌忙攙扶起老人,並和宋欣欣二人一起把他送到沙發上,說道:“你兒子的病已經穩住了,隻需要按照我說的藥方服用,一定會好起來。”
“現在時間不早了,我也該走了。”
“年輕人等等。”
老人看到李凱旋要走,又顫的抓住李凱旋的手,給了宋欣欣一個眼色。
不大會兒,宋欣欣取了三千塊過來,遞給李凱旋說道:“小哥,這是我爺爺的一點心意,希望你收下。”
這些錢,整整一厚摞!
李凱旋麵色淡然,隨口說道:“老人家,我隻是順手幫你兒子治療,不需要支付診金,我隻拿那些藥材的錢就行。”
“啊?這......”
老人當場一愣,看李凱旋轉身又要走,趕緊讓宋欣欣追上詢問,宋欣欣上前來開口問道:“小哥,不知你叫什麼名字,又是哪裏人?”
“李凱旋,朝南村人。”
宋欣欣輕輕一點頭,主動跟李凱旋握手道:“我叫宋欣欣,剛好在你們鎮上工作。如果以後有什麼事,可以去找我。”
“鎮上?”
李凱旋恍然大悟。
怪不得怎麼看這女人都有些傲慢,原來是鎮上的!
既然她對自己如此誠懇,那這關係也就順手攀了,點點頭果斷應道:“好,我還有事,先告辭。”
說完,李凱旋掉頭離開。
他返回鎮上之後,看時間還來得及,便沒有著急回村,而是去了一趟舊貨市場。
這年頭,沒有專門賣古董和收古董的店鋪,想要買賣,隻能到舊貨市場碰碰運氣。
“嘿,小夥子,要什麼東西?”
“我這兒的東西好,這位小哥來我這兒看看。”
李凱旋剛來到這,就遇到一堆熱情的老板。
李凱旋來回看看,隻有一家店裏擺放著一些桃木文玩,還有一些古木手串,上前問道:“老板,你這兒收老物件?”
“收。”
老板爽快回應一句,掃了李凱旋一番,繼續問:“你要賣什麼?”
“這個鐲子,你看什麼價?”
李凱旋將鐲子遞給了他。
老板看到這鐲子的一刹那,目光陷入沉思。
眼前的這小子是個懂行的!
老板想了想,後隨口道:“五十塊錢。”
“不好意思,我不賣。”
“一百。”
“三千。”
“啥?就你這破東西想賣三千?”
老板一聽李凱旋獅子大開口,當場鬆開了他,不屑的打發道:“走走走,什麼破玩意兒,還敢開價三千,拿老子開涮呢。”
“小哥,這鐲子可否讓我看看?”
李凱旋拿著鐲子走了沒多遠,不遠處又走來一個男人,看上去頗有氣質。
“好,隨便看,價格最低三千,低了絕對不賣。”
李凱旋又將鐲子遞給他。
“隻要東西好,價格不是問題。”
男人沉穩的回應一句,將李凱旋手裏的東西拿過來仔細觀看。
片刻後,男人深深的點頭道:“好東西,果然是好東西,三千塊,我要了。”
“啥?老林,你居然三千塊錢買那破鐲子?不會出門忘吃藥了吧。”
剛才打發李凱旋走的那位老板,還在一邊嘲諷的看著男人道。
男人並沒理會他,而是凝重的看著李凱旋道:“小哥,你家除了這鐲子外,可還有別的東西?如果有的話,我可以一並收。”
“可以,我回去找找,如果有的話,再給你送來。”
李凱旋看這男人是個爽快人,還很識貨,便答應了下來。
其實李凱旋心裏清楚,村子裏其實有不少老物件,隻不過大家都不識貨,一直在家扔著。
“好,那我們兩天後再從這裏見麵,不見不散。”
男人說完,給了李凱旋錢,直接離開。
拿到錢後,李凱旋沒有直接走,而是在附近又轉悠了一圈。
發現沒有好東西,這才騎車回村。
這年頭可是發家致富的好機會,大部分人都沉浸在那些洋貨身上,以為收洋貨比收古玩更賺錢。
殊不知,再過二十年,他們收的那些東西都會成為垃圾。
而華夏內地的電器市場,也會從此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