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那個記者理解錯了鄭斯南的意思,以為她人微言輕自信不足,對他們這種大歐州人是有種仰視情結的,送這麼厚的禮是想討好他們。
畢竟她看起來很符合營養不良的第三世界年輕女性形象,雖然她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看起來也悍然利落,但在優越的歐州人看來,這也隻是新中國青年受過高等教育後情況稍有好轉,底子還是貧困自卑的。
所以他並不在意鄭斯南說了什麼,隻是對她送的這些紅茶很感興趣,連說了幾聲謝謝後,又故作職業的請鄭斯南務必將他對沒有采訪到唐麻子的遺憾帶到,希望以後還有采訪他的機會,他很希望將中國故事帶到英國。
“好的。”
“祝您一路順利。”
“這些茶您和您的朋友喜歡的話,隨時告訴我,我給您寄過去。”
鄭斯南客氣了兩句,立即將話題轉到茶葉上。她希望不負唐麻子所望,能由此打開對外生意的一條通道。
.
歐州記者回國兩個月後,國內知名報紙刊登了一篇關於江城南國裏小商品市場的報道,文字平實卻將南國裏的現狀刻畫得入木三分、彩色照片拍出南國裏舊街舊景的熱鬧,一副熙熙攘攘的繁榮景象。
鄭斯南這才對那記者佩服起來,知道他每天看似隨意的吃喝聊天,原來都是在用心工作。
那些吃過的美食、聊過的交易、看過的商品,在他的文字裏都是江城的商業圖景。
而且,文章的末尾還署了鄭斯南的名字,放在翻譯那一欄。鄭斯南記得記者讓她簽過一個同意署名的文件,還以為隻是他工作的流程之一,需要手續完整的回去做工作彙報,沒想到還真給她署名了。
“是個遵守規則的人呀,這種人應該不會利用職務之便做私買私賣的事了。”鄭斯南並不因為在國家級報紙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而興奮,反而因為猜到這條賣貨的路可能不通而沮喪。
“老板,您那些錢可能真的打水漂了。”鄭斯南沮喪地吐了口氣。
“能給你署名,說不定是因為那些禮品。”唐麻子爽朗地笑道:“這種事情可操作的地方多了去,在他們那個圈子裏,署名權相當重要。當然實際也相當重要,國家級報紙的署名、國際記者的認可,你畢業分配的挑選範圍就擴大到首都了。”
“啊......”鄭斯南隻想到沒錢賺了,倒沒想到畢業分配的事。
而且......
她猶豫著要不要和唐麻子說,她大一那年上海開始試運行大學生不包分配,到現在基本已經是成熟運作了。
“好事,是好事,報紙你留著,說不定以後用得上。”唐麻子將報紙遞給鄭斯南。
“老板,您聽說大學生畢業不包分配這事兒了嗎?”鄭斯南試探著問道。
“聽說了,但船大難調頭,上海試點試了三年了,不也沒有完全鋪開?首都再花個五年,等到我們江城的時候,你都上班好幾年了。雖然在企業上班不一定有我們做生意好,但穩定呀,鐵飯碗,能端就先端著,不喜歡再停薪留職,還是回來跟我做生意。”唐麻子一臉的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