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歡喜刷卡進站,電子時鐘顯示剛過七點半,鳳城地鐵早高峰還沒來。
八點整到鐘樓,出站通道人不多。
直奔一號口鐘鼓樓廣場方向,途中,她特意拍了張Live發給客人。
【教授咱們別走錯了。】
如果不是客人要求去回民街,她打死也不會選擇鐘樓盤道接頭。
宛如八卦迷魂陣。
鐘樓盤道,實際是一個環形的地下過街通道,共有九個出口。
不少鳳城本地人也經常會出錯口。
發現走錯,一臉淡定冒個頭再下去,活像打地鼠一樣。
饒是近兩年市政更新路牌,導視清晰,鳳城,依然不會放過任何方向不敏感的人。
餘歡喜每次來,總會一邊念叨一邊推算,到底走哪個口才正確。
外地遊客鮮少有一次找對的。
果然。
沒幾秒鐘,收到客人回複。
一張照片,和一條語音消息:“巧板眼!南大街東口,東大街南口,北大街西口,西大街南口,這什麼要命的閉環。”
“......”
餘歡喜一眼辨出方位,掉頭腳下生風,先安撫客人,【您原地別動!我就來!】
鳳城地方邪。
不是假的。
-
兩分鐘後,順利接上頭。
“乖乖!看見路口名字就頭暈!又是東又是南根本記不住呦!”
餘歡喜賠笑,“其實就是東南西北的大街分了東南西北角,您想想對不對?”
聞言,客人一琢磨,茅塞頓開,連連點頭,“鳳城四方四正,古都建構範本嘛!”
“您這話一針見血!”
餘歡喜借機核對出行人信息。
她雖是野導,但必要流程不能省,既是對雙方負責,也順便維護行業水準和底線。
兩位客人是夫妻,男的姓孫,湖北人,武大建築係教授,快五十歲。
自由行來鳳城玩了四五天,將回程發現沒買特產,昨天下午臨時找人帶買兼陪玩。
半天時間300塊。
餘歡喜接了單。
-
“小餘,你過早了冒?”孫教授突然問。
過早,武漢話裏指吃早點。
他有心考校,想看看導遊準備是否充分。
“專等您來,陪您吃鳳城特色的早餐!”
“聽得懂武漢話呀,”孫教授一愣,和妻子對視,滿意感慨,“她是做了功課的!”
“......”
真搞笑。
餘歡喜腹誹,麵上笑眯眯,給出兩個選項,“肉丸胡辣湯還是油茶麻花?”
說著,她展示手機圖片,供人參考選擇。
“你推薦吧。”孫教授妻子搭腔。
餘歡喜不經意打量,發現客人穿得稍顯單薄,“那就油茶麻花,今天早上有點涼,咱們熱熱來一碗,暖胃,還能補充能量。”
“鳳城地道早點,城裏才有,麻花吸飽油茶的鹹香,咬上一口Q彈勁道。”
“再配上花生黃豆麻葉,攪上一攪,酥脆與軟糯在嘴裏對撞,您剛好學一句鳳城話,聊咋咧!”
說完,餘歡喜咽口水。
她也有點餓。
“可以。”孫教授夫婦認可。
“得嘞!先過早!咱們可一定要注意腳下看好包!千萬千萬!”
餘歡喜用武漢話拉近距離,囑咐完走前半步引路。
存在即合理。
就像三甲醫院安排專人摁電梯。
坊上青石板路,久被車輪碾壓,高低不平,有客人崴過腳,她賠過錢,吃過虧。
其實,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都能成長。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
-
途中,孫教授簡直十萬個為什麼。
逮住個沒冒尖的古建築就考校,非逼她說出一二三來。
路過大清真寺,眼瞧他躍躍欲試,餘歡喜清嗓搶先。
“孫教授,不知道您知不知道,鳳城其實沒有回民街,我們現下走的這條路,官方名叫北院門。”
“哦?是嗎?勞煩你給我們講講。”
可算消停了。
餘歡喜得意抿嘴,開始講解北院門,即鼓樓正北的街道。
直到行至油茶麻花店,她嘴沒停,孫教授完全插不上話。
-
回坊的早餐天不亮就營業,店裏滿座,門口五六張折疊桌人滿為患。
餘歡喜先安排客人寬坐,見縫插針排隊,切換鳳城話點餐,“老板!三碗油茶!”
知識分子用餐食不言寢不語。
她主隨客便。
沉默吃完。
孫教授放下勺子,“越嚼越香,一早上來一碗能撐一天!”
“主要逛回民街嗎?”他抽紙擦嘴,低頭看手表,“一條街而已,有什麼好逛的。”
潛台詞覺得錢花的不值。
“看建築您是專業的,我帶您走點小眾路線,看人文,您覺得怎麼樣?”
“可以。”
仨人離座。
-
“回民街還是回坊,不同的叫法,實際是人們對它不同的理解,遊客在網上搜搜叫回民街,本地人習慣叫回坊,或者坊上。”
“回坊不止有回民街,坊上的小巷子是回坊最原始的樣子。”
“整個一坊上CityWalk,車水馬龍混搭人文曆史。”
......
談及曆史,餘歡喜信手拈來。
當初,家裏圖好就業,非讓她選學前教育,卻陰錯陽差調劑到中國史。
多虧複讀收費太貴,勉強打消父母讓她再來一次的心思。
大冷門又怎樣。
餘歡喜堅信,凡事發生皆有利於我。
事實證明,階段性隱忍和適時博弈是必須的,畢業三年,入行導遊,她受用無窮。
“小餘,你看看!臘牛肉排隊太長啦,我們時間來不及嘍!”
孫教授的話拉回餘歡喜思緒。
她一臉淡定,燦然笑道:“包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