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
已經離鹹陽不遠了,章邯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漬,看著身後井然有序的數萬大軍。
心中湧現起一股使命感。
此時此刻,他的主人,大秦新的皇帝趙青雲還在鹹陽宮等待著他。
雖然他相信以韓信的能力,足以保護主人周全。
但這還遠遠不夠。
二公子需要一場勝仗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躲在暗處的老鼠們也急需要一場勝利來爭取足夠的時間。
所以,不管是支持胡亥的矯詔派還是支持趙青雲的謀逆派,都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放在了眼前這座天下雄關之上。
函穀關。
大秦社稷的生命線。
大秦東出多少代驚才豔豔之輩流連於此,讚頌於此。
這是王圖霸業的象征,這是大秦天下的咽喉。
來自大秦征討六國的百戰老兵與來自三川郡由章邯韓信大加操練的大秦新軍。
當前時代地球兩大最強陸軍,將在這裏劃出道來。
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守衛函穀關的是秦國將軍李信。
這李信也是個人物。
大秦年輕一輩的將軍中,除了蒙恬能壓他一頭外,難遇敵手。
這一點從李信的履曆上就可以見分曉。
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李信與王翦、端和等將兵伐趙,李信出兵至太原、雲中,與王翦率兵包圍趙軍,一舉攻破趙國。
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荊軻刺秦失敗,秦軍大破燕軍於易水之西。
第二年,李信率領先遣部隊抵達易水河畔,以輕裝騎兵突進大敗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薊城堅守。
不久,王翦率領大軍抵達並攻克薊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遼東,李信率軍緊追不舍。
帶著數千士兵追擊燕太子丹到衍水,迫使燕王喜殺太子丹。
始皇二十五年,李信與王賁破定燕、代,虜燕王喜、代王嘉。
始皇二十六年,李信與王賁從燕南攻齊,虜齊王建。
最終秦統一天下,李信以功封隴西侯。
可以說,李信不僅是個戰將,還是個在曆史上有名有姓,排得上名號的有能大將。
這樣一個將軍率大秦精銳士卒守函穀關,別說章邯了,若沒有一點其他手段,就是白起複生,韓信親至,恐怕也隻能無功而返。
好在章邯手裏偏偏就有一些其他手段。
騎在高頭大馬上,章邯舉目會網文,看到了漫長的隊伍後麵,有一支專門的騎兵部隊正互送著一車車大炮徐徐而上。
得到趙青雲的首肯後,勢必要讓全天下的鄉巴佬都見識一下大炮的轟鳴了。
當主人者,死!
借天雷之威,函穀朝夕必破!
此刻,相比於函穀關外的惹惱。
鹹陽城卻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寧靜。
“駕駕駕!”
馬蹄踏碎雨幕的聲音送來晚秋的寒意,斥候從鹹陽城的大街小巷穿行而過,將一捆捆綢緞一樣的東西送到各大商鋪之中。
“大秦日報?”
有識文斷字者拿起綢緞,卻見這綢緞極為輕薄,又略顯幹燥,不適合做衣物。
但用來寫字卻是極其舒適的麵料。
而在這綢緞上也的確有大秦官方的篆字雕龍畫鳳,留於其上。
上首便是剛剛那四個字。
“大秦日報?”
書生惶惑不解,他讀了這麼多年聖賢書,可還是第一次聽見這樣的提法,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綢緞。
“此為何物?”
他不禁提出疑問。
“此物名紙,乃是二公子趙青雲在三川郡時發明的產物,作為便宜便捷的書寫材料使用,其效率遠勝竹簡。”
這時候,書生一旁一個穿著黑色錦袍的年輕男子笑笑說道。
隻見這男子一撫折扇。
顯然對這物件有些了解。
一看就是鹹陽本地的達官顯貴。
青年書生有意結交,趕忙作揖,滿臉熱忱地說道:“兄台見多識廣,還望不吝賜教,這紙張既然是二公子趙青雲所發明,想必背後定有一番不凡的故事。”
黑衣青年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得的微笑。
輕輕搖著折扇,緩緩說道:“賢弟有所不知,二公子趙青雲那可是心懷天下、睿智過人的奇男子。”
“他在三川郡時,眼見著竹簡使用起來極為不便,不僅製作繁瑣,攜帶更是麻煩,若是遇上長篇的文書,搬運起來就如同搬山一般。”
說著,黑衣青年還誇張地比劃了一下搬重物的動作。
“於是,二公子便召集了眾多能工巧匠,日夜鑽研。”
“他們嘗試了各種材料,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卻始終沒有放棄。”
“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二公子從民間的一種紡織工藝中得到靈感,經過反複改良,這才成功發明出了這紙張。”
黑衣青年說得繪聲繪色,仿佛他親眼見過二公子趙青雲一樣。
青年書生聽得入神,不禁追問道:“那這紙張除了書寫方便,還有其他的好處嗎?”
黑衣青年用折扇輕輕敲了敲手心,說道:“這好處可多了去了!首先,紙張造價低廉,比起竹簡,不知要節省多少人力物力。”
“而且它輕便易攜帶,幾卷紙張便能裝下許多文字,不像竹簡,寫上幾行字就占了老大的空間。再者,這紙張書寫順滑,墨汁落在上麵,幹得也快,不像在竹簡上書寫,一不小心就容易暈染。”
青年書生連連點頭,拿起桌上的紙張,輕輕撫摸著,仿佛在感受著這神奇發明背後的智慧。
“如此神奇之物,難怪會送到商鋪,想必是要推廣開來來。”
青年書生說道。
黑衣青年微微頷首,接著道:“正是如此。”
“二公子趙青雲深知,這紙張若是能在大秦普及,對於文化的傳播、政令的傳達都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你想想,以往朝廷發布一道政令,光是製作竹簡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傳遞起來也慢。”
“如今有了這紙張,政令可以迅速抄寫多份,發往全國各地,這效率可就大大提高了。”
“兄台所言極是!”
“我看兄台英俊瀟灑,談吐不凡,身邊又有家仆相伴,不知兄台在哪裏高就。”
趙青雲回頭看了看身旁的王離和蓋聶。
伸出大拇指,咧嘴一笑:“在下不才,三川郡一遊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