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快讀
打開小說快讀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小卒過河小卒過河
淩空子

第7章

秋實事務所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分為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事務所三家公司。股權結構的演變有個過程,九五年先成立的秋實會計師事務所,兩年後,因當時的稅務業務大幅上升,九七年成立了秋實稅務師事務所。然後,衍生出來資產評估業務,九九年成立了資產評估事務所。

大股東是周毅,然後是蔣旭、衛淵、陳征、韓季平、何琦、劉傑。在業務上,會所的總經理是何琦,稅所的總經理是林楓,評估所的總經理是劉傑。

但是在人員上,沿用著一些舊的體係。人事工作由會計師事務所統一管理,稅所、資產評估所的人員招聘、退工等,也由他們負責。招聘信息,通常以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義發布,人員麵試時再行商量、分配。因為同屬一個老板,大家平時在一個樓層辦公,業務安排上,人員之間也有互相配合。

九十年代,會所的業務體量最大,但是二〇〇〇年以後,稅所的業務上升飛快,後來者居上。因為稅所的業務收入遠遠多於會所、評估所,漸漸大家都往稅所跑,形成了現在的人員結構。會所十幾個人,稅所六十多人,評估所十幾個人。

稅所的股東共十三位,董事長周毅,總經理林楓,副總蔣旭,第一項目組組長衛淵(蔣旭兼管一組),第二項目組組長李琳,副總陳征兼任第三項目組組長,第四項目組組長金勇,財務經理嚴華,三審方靜。還有四位股東,處於半退休狀態,分別是副總韓季平、三審薛浩、組員高瀾、孟欣。

今天稅所的股東們開會,討論的是業務指標的事。

KPI考核中有個“二八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百分之二十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百分之八十的價值。在每一位員工身上,百分之八十工作任務是由百分之二十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百分之二十的關鍵行為,進行分析、衡量,才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秋實的百分之二十,是各位股東們。

秋實事務所的股東都是審計、財務、稅務出身,公司人事的工作內容保持傳統,僅限於招聘、退工、社保等工作。雖然公司沒有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但股東們經過多年管理實踐,練就了自己的一套考核標準,那就是簡單、實用的業務指標。

總經理、各組組長,肩負業務指標重任。董事長統攬全局,總經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抓業務。一年前,周董把林楓高薪聘請過來,看重的就是林楓的業務拓展能力。當時,她是一家事務所的市場部經理,而秋實沒有市場部。秋實的業務拓展方式,是以董事長、總經理為首,各組組長為輔,組員量力而行的,全員業務拓展模式。

林楓今年的業務指標是五百萬;一組一千萬,是周董、蔣總、衛淵的業務總和;二組、三組、四組各自五百萬。周董的業務覆蓋全公司,但主要側重於一組,這是他的初創團隊。

四個組,都有自己的組員,共同完成五百萬的指標。而林楓一個人完成五百萬,她隻有一個總經理助理,這些業務,需要分配到不同的組裏,分別由各組的組員完成。“周董,今年,我壓力有點大啊。像衛老師、陳總他們,都有自己的客戶基礎,手下的幾個組員,也能拓展一部分業務。我是一個人啊,有壓力。”

“這不還有我呢嗎?我幫你完成。”其實近幾年,周董想撐起公司的業務,越來越艱難。要不是各組組長,保持著一定的業務拓展能力,公司早就支撐不住,現在的規模了。

衛老師一聽,馬上說“周董,要不,你把放在一組的業務,撥一些,放在林總那。”

周董稍有遲疑,但衛老師有這個提議,周董還是接受了。“可以,林總,從一組撥兩個大客戶,你來維護。找個時間,我、衛老師,帶你過去,見一見他們集團老總和財務總監。”這兩家上市公司,是周董的老客戶,一直是衛老師維護。

“那......謝謝周董,謝謝衛老師。”林楓心頭的重擔,稍微卸下來了一些。

“我們今年老客戶業務萎縮,隨著稅收改革電子化進程加快,部分代理業務做不下去了。企業自己操作起來方便了,不需要再找我們代理。現在行業競爭很激烈,部分老客戶被新的後起之秀事務所搶走了。所以,我們今年大力參加政府的招標項目,我們在行業內算老資格,在政府投標這一塊有優勢。事實證明也是這樣,今年我們拿下了北區稅務局的注銷、南區稅務局的注銷、彙算清繳。下半年,我們還要參加海關業務的投標工作,這個事情目前是陳征、蔣總聯絡的。林總,有些對業務的想法,你說一下。”周董先總括了一下,今年的形式不容樂觀。

“我們事務所傳統業務做的很好,各組老師都很擅長。目前傳統代理業務下降之後,像一組的馮強、二組的鄧磊他們,業務就少了,提成也相應減少了。工資少了,抱怨就多了,整體士氣就會低落。所以,我們準備對接幾家老客戶的業務需求,準備把他們外派到客戶公司去,每周去個三、四天,主要是做客戶發票組、申報組的工作。”林楓針對目前的現狀,需要給事情少的員工,找活幹。

“像馮強他們,年紀都挺大了,外派......他們估計不願意”衛淵組裏的人最多,年齡偏大的也多。

“讓他們適應適應吧,公司需要招聘年輕人,跟他們學習幾年,等老員工一退休,新人剛好頂上。”秋實事務所,當初像周董、蔣總、衛淵他們,以前都是在稅務局工作的公務員。成立秋實時,三、四十歲左右的年紀,現在都五十多、六十多了。而周董看重林楓,原因之一是林楓以前也在稅務局工作過八年,還有林楓很會為人處事。一方麵周董很多想法,林楓都能很快領悟;另一方麵是她應對客戶自如,拓展業務是她的強項。

“組裏還有些項目,他們是參與的,他們外派了,誰來做呢?”衛淵組裏這部分活,得有人接。

“一組的空缺,由四組的許萍頂上;二組的空缺,由四組的謝苒頂上。”這是周董跟林楓、金勇商量後的決定,雖然金勇並不希望,已經培養一年多的組員離開,但公司這麼部署,是為了整體發展,隻能答應。

“我認為還是用,有政府補貼的實習生。用這樣的實習生,一方麵能節約我們的開支;另一方麵能做些掃描、裝訂、跑腿的事,雖然這些事情簡單,但做起來也挺耗時間的。去偏遠的大廳辦事,有時得耽誤一天功夫,有這功夫,報告都完成一份了。找太高端的人過來,人力成本太高,本來就業績下滑,拿什麼養活他們。”衛淵也發表自己的想法,討論嘛,需要有不同的聲音。

公司裏一直有個不成文的傳統,每組的組長,自行負責組內員工的工資、提成。這些工資、提成都是依靠各組組長,拓展的業務收入,來養活組內的人。雖然根據項目要求,各組人員互有合作,但結算時,都是親兄弟明算賬。

“我是同意招新人,我這裏的外資企業客戶比較多,目前隻有蘇曉雨一個人翻譯,她還一堆業務上的活要幹,我這裏是缺人。”陳征一直希望多拓展國際業務,組裏本來還有另一個留學回來的,去年離職了。

“我今年大客戶走了一個,養活目前的人還困難,我在四處拜訪客戶、打電話,為了給組裏人保障收入,我目前就不需要了。”李琳今年損失了一個大客戶,她為這身心力憔悴。

“我這組人員比較少,我這組可以招。”金勇以前就是林楓的下屬,林楓跳槽,金勇一起跟過來的。他不開口,大家也知道,他一定是支持林楓的。

“這樣的話,我繼續安排招人。去年我的指標是三百萬,今年五百萬,人手不太夠。新招來的人,主要安排在金勇這一組。”林楓說是總經理,但她的主要職責就是拓展業務,她以前的工作,也跟這個差不多。所以,她手下得有用的順手的人,幫她完成接來的業務,這些人就是金勇這一組的人。既然別的組,都把自己的客戶抓的死死的,涇渭分明,她自己的客戶或資源也要有所保留。

周董馬上表態“對,業務指標上升,工作量增多了,得有人幹。還有,林總,你好好培養這些人,培養好了,這些人將來都是公司的主力啊。”周董自己的資源,自然覆蓋全公司,但他的精華業務,主要在林楓、蔣總手上管理。蔣總兼管一組,也就是說,一組之所以有一千萬的業務指標,裏麵是有周董資源的。幫林楓,也是幫自己。

這裏麵主要靠自己拳打腳踢,打天下的,是陳征和李琳。公司資源自然是大家共享的,但不是平均分配的,是有傾斜的。僧多粥少,一碗水端不了那麼平。

© 小說快讀, ALL RIGHT RESERVED

BEIJING YUEJIAN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