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風微涼,窗外傳來陣陣桂花香。茶室窗前的小葉紫檀,桌上的真柏、黑鬆,擺放的錯落有致。茶桌上水壺中的水開了,熱氣升騰,周董給大家衝泡一壺普洱,茶的香氣彌漫開來,衝散了午後的困意。
“過完年到現在,我們一直在討論拓寬業務渠道的事。去年年底,咱們有四個人通過了海關考試,進了海關的中介機構備選庫人員名單,還沒做過他們的業務。這個月,海關給我們派了一單。這是第一單,很重要。你們四個,都是過了海關考試的,有什麼想法,說一說。”通過海關考試的四個人是陳征、李琳、金勇、方靜。平時的小範圍談工作,大家喜歡在茶室裏,輕鬆一些。
“說實話心裏沒底,畢竟沒做過。”陳征一是對海關業務不感興趣,去考試是礙於公司和老板的要求;二是第一單,又沒經驗,硬是接手做這一單,他認為預期效果不會好。
“雖說做哪種業務,都有個由陌生到熟練的過程,但這畢竟代表著咱們在海關心中的印象,第一單,大家都生疏,確實像陳總說的,心裏沒底。”李琳五十歲了,這個年紀還要考試,也是為了公司要求,不然她自己是不會參與什麼考試的。她對海關業務感興趣,但她沒信心打這個頭陣。
“不是有蔣總介紹進來的,胡鑫嗎?”金勇知道蔣總剛安排一個胡鑫進公司,說是以前做過海關業務,還因此給了他很高的薪水。因此,同事們私下裏叫胡鑫,海關專家。
林楓跟金勇的想法是一樣的,提到了蔣總,自己還是少說話為好。
“對,小胡海關業務很熟的,他以前的那家事務所,海關業務做的很好。”蔣旭聽到有人提起,心裏高興,即便沒人提,他自己也要提出來。他要向老板展示,自己挖掘來的人才,對公司有用。
“他以前是哪家事務所?”周董問。
“振華的。”
“哦,振華,他們老早就做海關業務了,是這項業務的領頭羊。”方靜補充著。
“大家覺得怎麼樣。”
都不想打頭陣的陳征、李琳、金勇、方靜紛紛讚成,也正合蔣總的意,他就是要讓自己介紹進來的人,大展拳腳,他也麵上有光。
這單海關派發下來的任務,按約定一個月完成,延一延期,二個月也行。到了第三個月,也就是十一月,報告還沒上交海關,海關開始催促,公司有點頂不住了。海關業務是蔣總負責聯絡、接洽的,主要是蔣總頂不住了。
十一月二十六號一早,胡鑫就拿著方靜已經審核好的報告,來找薑嫽。讓薑嫽審好之後,給他蓋章,海關在催。薑嫽先看電子版,在電子版中竟然發現了,很多驢唇不對馬嘴的病句,像是在網上搜的,自己又沒細看,直接複製過來的。底稿等證明材料,就是幾份公司營業執照等公司資質等複印件。
薑嫽審核快半年了,她見過簡單的底稿,可沒見過連簡單都說不上的底稿。一看就是沒法蓋章的,不知方靜為什麼就蓋章了。薑嫽把報告給胡鑫退回去,讓他補底稿,還有報告裏那些前言不搭後語的句子,讓他自己好好改改。
下午,薑嫽跟林楓外出辦事,蔣總打來電話“小薑,胡鑫的報告你還沒蓋章嗎?”
“我退回去了,沒底稿,我讓他補充好,再拿過來。”
“那你明天進公司嗎?”蔣總問。
“進公司的。”
“我明天讓他拿給你審。”
“好的。”
掛斷電話後,薑嫽跟林楓說“林總,今天胡鑫把海關報告送來了,報告裏好多前言不搭後語的句子,不像一個常寫報告的人能寫出來的。也附底稿,就薄薄的一遝紙,給拿過來了,我沒蓋章。”
林楓聽了,心想這就在她意料之中,為什麼呢?林楓說“前幾周,海關讓過去開會,因為胡鑫是海關專家,周董讓我跟他一起去。會上,海關讓各事務所,針對此次的海關業務講話,胡鑫就上去講了。我一聽,講的什麼啊?底下的人,也覺得不對勁。我就錄了音,回來給周董聽。不然,我說胡鑫不好,蔣總又要不高興了。”自打這之後,林楓就知道胡鑫是什麼水平了。
她錄音給周董聽,就是為了防範。一方麵是讓周董知道胡鑫的水平;另一方麵,如果海關對秋實有看法,不是林楓自己做錯了什麼,是胡鑫的水平有問題。
“他講了什麼呢?”薑嫽意識到,講不出,要麼是肚子裏一堆學問,但講不出來。還有一種就是,沒真東西呀。
“什麼都講不出來,瞎說一通。”林楓嫌棄的神情,讓薑嫽意識到,是後一種。
第二天,胡鑫始終沒露麵,蔣總親自過問報告。薑嫽隻能回“蔣總,他沒給底稿,沒辦法審核,再發生退報告的事,我們公司吃不消,我不能蓋章。”
“他工作量太大,來不及。底稿都在企業,都完成了,你會看到的。”
“蔣總,我總要看了底稿,才能蓋章。”
“海關在催,這是公司的決定。”蔣總突然發火,邊吼邊氣的直拍桌子。
薑嫽本來還在拚命想,用什麼樣的措辭,才能說服蔣總,但又不能得罪他。可蔣總這一拍桌子,薑嫽瞬間不怕了,之前的糾結也沒了。上次退報告,在她心底積壓的那一絲委屈,刹那間轉化成了憤怒。這怒氣直衝腦門,當下頭腦一熱,心一橫,今天我死活不蓋這個章。
旁邊同事們,一看不對勁,趕緊勸蔣總“消消氣,消消氣。小薑,你就蓋唄!”
“我不蓋、蓋不了。”薑嫽看著桌上那份報告,搖搖頭。
蔣總氣呼呼的走了。過了一會,蔣總跟周董一起過來,蔣總說“隻是底稿少,不是沒底稿。”
“周董,上次退過一次報告了,我們公司,不能再發生這樣的事了。”薑嫽抑製不住激動的情緒,說話的語氣也有些重。蔣總是怎麼說服周董的,薑嫽不清楚,但薑嫽就是堅持不蓋章。
於是,周董安排了二組的李琳蓋章,報告送去了海關。
晚上下班後,薑嫽還在加班,林楓走過來悄悄說“你中午出去吃飯時,蔣總在辦公室裏大罵你一通。”說完,林楓就笑了。
薑嫽也意會的笑了起來“罵我啊?罵唄,我感覺把他氣的夠嗆。”
“蔣總的脾氣最火爆,連陳征、金勇還有我,這些股東們,他都是說罵就罵。”
“那你們怎麼回啊?”
“我跟他吵過,在會上。”林楓說。其實林楓不說,薑嫽也知道,公司人不多,有點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陳征他們,都不回應,不吱聲。”
“就幹聽著?”
林楓點了下頭“對,就聽著。他是元老嘛,周董很在意元老,畢竟是當初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人。”
“所以,我頂撞他,把他氣壞了?”
“可不是,在辦公室裏大罵,大家都聽到了。”兩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禁哈哈大笑。她倆心知肚明,元老們,沒一個是好惹的,隻能笑笑而已。
晚上回到家,薑嫽想,這個三審當的有什麼意義?這兩次,領導都不信任自己,一個是資深的業務大戶,一個是海關專家。而且,同出一轍,私下裏找周董彙報,老板拍板就行。老板也不調查真相或另外找人複核,以證明薑嫽是否正確?直接下斷言,就是直接蓋章。二審也是看臉色審核,大咖、專家們的,直接蓋章。這樣的三審,是否還有當下去的必要呢?
但是,轉念一想,這半年來,看報告時遇到一些問題,一直找擅長這方麵的老師請教,自己的知識點增長很快。差不多每個月,都有一次外出培訓講課,也增強了自己的歸納總結和講課能力。總體上看,利大於弊,還是做下去吧。至於別人的不信任,也正常,自己是從普通業務員提上來的,論經驗確實不如別人,他們質疑也正常。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斷提升,有收獲。
薑嫽打開朋友圈,剛劃了兩下,看到一張某國駐聯合國大使,一個人坐在聯合國總部休息區的照片,他無法阻止其他國家對自己國家的空襲。薑嫽想起白天蔣總逼著她蓋章,她看了這張照片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