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快讀
打開小說快讀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7章

啪——

沈秋將筷子拍在桌上,質問道:“你說我嫌貧愛富,沒錯,我是喜歡榮華富貴,難道你不喜歡?世間誰人不喜歡?否則你也不會寒窗苦讀隻為一朝金榜提名。”

“不過我要的富貴我會用雙手去掙,我會刺繡縫衣,也會製胭脂水粉,還會畫扇抄書、調羹製酥,哪一樣掙不來銀子?可你呢,你會什麼?你隻會吃做好的飯菜,穿縫好的衣衫!”

看著被閨女懟得啞口無言的兒子,萬氏急了。

“你說你哥幹啥?你哥將來考了秀才舉人,你將來在婆家不也有人撐腰麼。”

“再說你能掙啥錢?老實在家呆著,回頭相看個好人家就能吃穿不愁。”

沈秋不理她,拿起筷子一言不發的吃飯。

前世最慘的時候每天隻能吃上一碗冷掉的剩飯,還是院子裏有個好心的小丫鬟悄悄幫她留的。

如今桌上擺的雖是粗茶淡飯,但也已經很好了,她並沒有嫌棄。

隻不過讓她等著有人撐腰?還相看什麼好人家?算了吧。

沈年被搶白了一通,直至吃完了飯等沈秋幫忙將碗筷端到灶屋後才僵硬開口:“你說能掙銀子,可是真的?”

“是與不是有什麼要緊,橫豎你讀你的書,這些事情與你無關。”

扔下一句話,沈秋回了自己的小隔間。

將晃晃悠悠的木板門關上,她坐在炕沿上雙腿蜷起,抱住膝蓋將下巴放在上麵開始琢磨該怎麼賺錢。

沈家分家得來的銀子沈大江和萬氏肯定不會拿來給她做本金,而家中如今值點兒銀子的也隻有兩隻雞和五畝地,這些都是不能碰的。

荷包裏的二十兩銀票是退路,萬萬不能動。

財帛迷人眼,這一家三口人,她一個都信不過。

次日一早,沈年頂著兩個大黑眼圈背起書袋準備回書院,一推門就瞧見沈秋站在大門口。

躊躇了一下,他還是打了個招呼。

“早。”

“早,我今日與你一同進城。”

嗯?

沈年詫異,“你進城做什麼?娘知道麼?”

“去轉轉,不太認識路所以麻煩你了。”

沈秋沒什麼好臉色。

前世她受了太多冷臉又陪了太多笑臉,今生再不願那樣活著,隻想肆意一些。

高興就是高興,不高興就是不高興,做什麼非要委屈自己?

日子怎麼都是過,況且都已經成了農家女,那就更不必再時時刻刻端著什麼禮儀規矩與人虛與委蛇。

她的態度讓沈年有些難受。

從前小夏絕對不會這樣同他說話,她隻會委屈巴巴、要哭不哭的看著他。

彼時他雖然心裏不讚同,可哥哥總得讓著妹妹,所以小夏的每次請求基本都會得到滿足。

如今親生妹妹回來倒是沒了那些煩人的眼淚,可這冷冰冰硬邦邦的樣子活像是他欠了她銀子一般。

再說她才剛回來兩天,這麼急慌慌的去京城做什麼?

莫不是昨日那些冠冕堂皇的話隻是順口胡說,心裏恐怕還惦記著陸家的榮華富貴。

“還不走?等下遲了估計夫子會罰你吧?”

沈秋不知道他為什麼忽然間發呆,抬頭看看天色拔腿就走。

沒時間跟這人浪費,她今日可是要去做正經事的。

上溪村距離京城不算太遠,步行一個多時辰就能到。

因著是京郊,各個村子來來回回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牛車拉客的生意。

沈秋跟這沈年到了牛車處,搶先付了自己的車錢後便找了個位置認真記路,完全沒有與人交談聊天的意思。

車上其他人見狀對了對眼神,一邊閑聊一邊打著眉眼官司看沈家兄妹的熱鬧。

沈家這幾天的熱鬧真是不少,但沈大江和萬氏都不是省油的燈,要是被他倆知道有人說他們家的閑話,回頭還不得鬧起來。

再說這丫頭穿得還是綢緞衣裳呐,誰知道那大戶人家是不是還顧念著她。

若是因著多說兩句讓家裏遭了記恨,回頭惹了麻煩家裏男人和婆婆都饒不了她們。

一路無話,到了京城沈秋與沈年簡單告別之後便走了。

沈年本想多囑咐兩句,可轉念一想她從小便是在京城長大,應是比自己更熟悉城裏的情況。

自嘲一笑,他緊了緊身上的書袋,快步朝書院走去。

京城素來都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意思非常直白簡單。

東城基本住的都是富商大戶,最繁華富貴的酒樓商鋪也大多集中在這邊,而西城則彙聚了京中各個王府以及朝廷重臣的府邸。

至於南、北市,一個是京中老百姓和低階官員的常居地,一個是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之處。

禮部員外郎陸鳴官位不高也沒太多生財的門路,府裏加上主母徐氏的嫁妝也隻有兩個不算大的莊子外加幾個普通鋪子,自然住不起東、西城的宅子,所以陸府就在南城靠西的位置。

沈秋雖然想要盡量避開陸府,可東城那邊的繡坊、布莊都養著技藝精湛的繡娘,輕易不會收外頭的成品。

她無意去做沒自由的繡娘,隻能如普通人家的女眷一樣先做些小幅的帕子、香袋賺點小錢。

在陸家十幾年都是被當成大家閨秀培養的,女紅廚藝她都學得很不錯。

前世被陸家送去給人做妾後,困在後院被人欺淩時她也因手藝好才得以偷偷幫人作活計維持了一段時間的溫飽。

如今隻不過是重操舊業,並不算難。

真正難的是要找到一家價格公道的繡鋪,還得想辦法做些能賣得上價的東西出來。

依稀記得當時丫鬟婆子談話間提到她們常去南城的朱氏繡鋪,每次結銀錢都很痛快。

南市本地百姓居多,日常生活所需的飯鋪子、雜貨鋪子、點心鋪子等都不少。

相比較東市繁華,這裏的煙火氣要濃烈許多。

朱氏繡鋪的幌子夾雜在一眾鋪子招牌中不太顯眼,若不是沈秋用心找,極有可能便錯過了。

她深吸一口氣走進去,正碰上送客人出來的朱娘子,見有人上門忙不迭的招呼道:“這位姑娘要買點兒什麼?今兒正好有新繡線到了,顏色都清亮著呢。”

“掌櫃,請問你們這裏收不收繡活?”

© 小說快讀, ALL RIGHT RESERVED

BEIJING YUEJIAN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