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體育老師,眼看班裏大多數學生小升初體育測試要掛科。
我自費給學生發盲盒獎品,調動他們的加強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硬是把“體育困難班”帶成全員高分。
從前跑800米就擺爛的學生,現在主動加練。
立定跳遠總差2厘米的小姑娘,天天追著我要“打卡任務”。
期末體育考試,我們班平均分甩了第二名20多分。
成了全市首個“全員運動小達人”的班級。
家長拍的體育課堂視頻在網上火了,我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老師”。
學校還特意開表彰會,讓我上台分享經驗。
直到新來的轉校生,張明楷的媽媽深夜打電話,痛罵我。
“我家孩子沒抽到喜歡的奧特曼卡片,哭到半夜,你這是用玩具誘導孩子,不務正業!”
沒等我解釋,教育局的停職通知就到了。
......
班級群的消息提示音瘋狂響起。
我點進去,張明楷媽媽的長文已經置頂。
“各位家長,盲盒根本不是鼓勵訓練,而是誘導孩子功利化!”
“我家明楷為了抽到奧特曼卡片,每天熬夜偷偷練跳繩,膝蓋都腫了!”
“而立定跳遠才跳.4米!這就是盲盒帶出來的‘好成績’!”
後麵跟著一張體測成績單,紙上用紅筆寫著:“1.4米,不達標”!
但其實,這是張明楷剛轉來我們班時,第一次測立定跳遠的成績。
他之前在農村小學,沒係統練過體育,動作不標準。
後來每次訓練都在進步,上周剛跳到1.8米,滿分線。
但他媽媽隻字不提。
另一個家長跟著附和:“可不是嘛!我家王萌最近天天吵著要盲盒,不給買就鬧脾氣!”
“這哪是喜歡體育呀,是對盲盒上癮了啊!”
緊接著,李浩奶奶也跟風發了條語音。
“周老師啊,不是我們不相信你,可孩子的體育測試要是因為盲盒掉下去了,你能負責嗎?”
“李浩雖說現在訓練積極了,可歸根到底,是為了贏盲盒,不是真的打心底裏重視體育呀!”
我找出李浩近三次的800米測試成績:第一次5分20秒,第二次4分10秒,第三次3分10秒。
每一張記錄旁都有我寫的評語:“老師看到了你的努力,加油!”
又翻出王萌的訓練日誌,裏麵每一次立定跳遠的成績我都標的清清楚楚。
上周她立定跳遠又進步了5厘米,我獎勵了她一個限量版盲盒。
我把這些照片發進群裏。
“各位家長,盲盒隻是鼓勵手段。”
“李浩的800米從不及格練到高分,王萌的跳遠也接連突破個人紀錄。”
“張明楷同學後來立定跳遠次次達標,1.4米是他剛轉來時的成績。”
消息剛發出去,上百條質疑湧了進來。
“別找借口了!孩子心思被帶偏了,還拿訓練成績當擋箭牌?”
“就是!趕緊公開道歉,不然我們集體找學校抗議!”
“我在網上找到了周老師買的盲盒同款,十塊錢三個!”
“給孩子用這種裝劣質卡通掛件、貼紙的東西,你安的什麼心?”
我想再解釋,卻發現自己被禁言了。
群裏指責我的話還在刷屏。
之前感激我的家長們,此刻都成了最激烈的批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