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傑文所在的中車公司自主研製“時速200公裏CRH6型城際動車組”,從數千件產品中脫穎而出,摘得了“工業設計金獎”。時速200公裏CRH6型城際動車組,為城際鐵路“量身打造”,專門服務於城市群和大都市圈,有“都市圈裏的快捷使者”之稱。
該型城際動車組基於先進的高速動車組技術,並融合了地鐵特點,研發了滿足大載重、高速持續運行及快速起動的牽引係統,適應空重車變化大、頻繁快速停車的製動係統,以及大軸重輕量化的轉向架和高強度輕量化車體,同時采用寬車門、寬通道設計,提高快速乘降能力。其具有的“速度快、載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等技術優勢,特別適應城際鐵路“快速、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等運營需求。
胡傑文和師妹安妤說,現在,公司正加快高速磁浮交通係統關鍵技術研究,目標是攻克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係統核心技術。
目前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裏/小時,航空巡航經濟速度為800~1000公裏/小時,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交通係統可以填補高速鐵路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高速磁浮既可用於長途運輸,也可用於快捷通勤,尤其適用於三種交通運輸模式,即經濟規模大、同步性高、一體化強的“通勤化”交通,經濟規模大、互補性強、協調性需求高的大型城市間的“同城化”交通和經濟規模差異大、發展均衡性需求大的東西部中心城市間的“走廊化”交通。對於豐富我國軌道交通體係結構,形成由航空運輸網、高速輪軌網和高速磁浮網組成的高速運輸網,實現我國軌道交通技術持續領跑,在未來國際競爭中搶占技術製高點。
2016年10月,科技部組織召開“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啟動會,高速磁浮項目正式啟動。項目采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模式,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聯合國內15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關。
高速磁浮交通係統由磁浮車輛、地麵牽引控製、運行控製、線路軌道係統等構成,涉及學科、專業眾多,是一項技術難度極高的係統工程。全麵掌握自主設計、製造、調試和試驗評估方法,研製高速磁浮工程化樣機,建立具有國際適應性的中 國高速磁浮係統核心技術和標準規範體係,形成高速磁浮交通係統完全自主化與產業化能力。
高速磁浮交通係統技術方案通過評審,意味著下一步可以進入施工設計。2018年將計劃研製一節樣機,2020年研製出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樣車,並完成5公裏試驗線驗證,進行集成示範,為實現高速磁浮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奠定基礎。
距離雅加達約100公裏外的西爪哇省普哇加達縣瑪郎訥阿村,是中 國電建水電局現場項目部的所在地。即將到印尼獨立日,為尊重當地習俗,他們也在門前掛上印尼國旗。村子被群山環繞,僅有幾十戶人,今年年初辦公室剛建好時,村民們都趕來參觀,知道是在這裏修高鐵後,個個臉上樂開花。在離辦公區800米遠的地方,就是在建中的雅萬高鐵的4號隧道,全長1.3公裏。
雅加達和萬隆的直線距離並不遙遠,僅150餘公裏。由於雅加達常年堵車,到萬隆的時間距離就此拉長,短則3小時,長則4小時。“等高鐵通了,40多分鐘就能從雅加達跑攏萬隆。”指著前麵的車龍,張進笑了笑。
張進是中 國電建水電局雅萬高鐵項目黨工委書記兼常務副經理,這是他到印尼的第3年。2015年12月,他還忙碌在成貴鐵路的施工現場上。一個電話,改變了他的工作軌跡,到印尼建設雅萬高鐵。
於是,提著行李箱,張進從成都出發,廣州轉機,最終抵達雅加達。這是他第一次出國,英語一般,更不會說印尼語,到達機場後,連打車都要和司機比劃很久。“沒辦法,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張進是中 國電建水電七局雅萬高鐵項目中第一個到達印尼的員工,“來的目的就是做前期現場調查、市場調研,為雅萬高鐵建設做準備。”
印尼是“一帶一路”倡議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作為兩國對接發展戰略的首個標誌性項目,雅萬高鐵建設正穩步推進。
劉向南在這裏看見,40多位印尼籍員工在10餘名中方管理人員帶領下正在施工。
“現在我們做的是4號隧道的出口防護工程,目前正進行防護樁施工,每個孔的深度25米。”現場一位川籍工程師告訴記者,這座隧道地質較為複雜,洞身在土石分界層,地下水也比較多,地質資料預測洞內最大湧水每日1.3萬多方,“由於地下水較多,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垮塌。”
李天成說,待雅萬高鐵建成後,將引入中 國高鐵先進的運輸服務技術。雅萬高鐵還將采用最新技術的地震監測預警係統,運用三級地震警報模式,根據地震監測數據,采取接觸網斷電、列車限速或停車等不同處理方式。
經過幾個月的崗前培訓,27歲的旺吉從東南蘇拉威西省的小工成為了青山工業園的吊車駕駛員,月工資從一百萬印尼盾漲到八百萬印尼盾。與此同時,在蘇門答臘島巨港,由中 國企業參與建設的印尼首條輕軌——巨港輕軌順利完成了運載2018年亞運會各國運動員的重要使命。中印尼合作既為象旺吉這樣、數以十萬計的印尼青年提供了追求美好生活的選擇,也為亞運會這樣廣受社會關注的印尼國家盛事增添光彩。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印尼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海洋支點”戰略的努力。
鄭海濤堅持每天撰寫教學日誌,努力將教學實踐轉換成研究項目。鄭海濤和劉向南說,我們校際間要加大推動人文往來力度。怎麼能夠推動人文往來?最重要的是語言、教育。
劉向南正在將鐵路相關課程翻譯成印尼文,每門課程包含學員用書、PPT、實操練習單、課前筆試題、課後筆試題、實操認證題。
“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暨“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印尼賽區總決賽頒獎典禮在雅加達舉行。駐印尼大使、印尼部分高校校長、雅加達華文教育協調機構領導、各漢語學校師生、中印尼媒體記者等人出席了活動。劉向南和李天成受邀也參加了活動。
李天成對劉向南說:“你我們在異國他鄉播撒的不僅是知識的種子,也是在播撒友誼的種子。將來你們有桃李芬芳,還有桃李在異國他鄉,真是滿天下了。”
劉向南覺得這句話說得特別好,桃李生長在異國他鄉,友誼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現在,“漢語橋”印尼賽區的比賽每年都有新氣象,參賽省份越來越多,參賽學生的漢語水平逐年提高。學習漢語的印尼青年們是促進中印尼兩國民相親、心相通的友好使者,將來為中印尼人民的世代友好貢獻才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