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都不算是為自己而活,白梨想不出來為自己而活是什麼樣子。
她不解的瞥向了邱謹言,就見他笑吟吟的模樣,側臉輪廓極為立體,雖然總帶了幾分不修邊幅的懶散,但那些青色的碎胡茬下,藏著的是一張異常年輕的麵孔。
啥也不懂的小年輕。
腹誹之後,她心裏頭暗暗生起了悶氣,她將車速提高了些,想的是抓緊把他送到地方,不要再尬聊下去。
邱謹言也不是話多的人,瞧出來白梨興致缺缺,他便收起了所有提醒。
臨下車前,他道謝,並且說:“希望下次再見時,能看到你開心的笑容。”
白梨心底裏一陣氣悶,等到邱謹言走出老遠,她才想起來搖下車窗,朝著窗外大喊:“你胡說什麼呢,誰不會笑了,你以為你是誰啊。”
邱謹言抬起手,輕輕揮了揮,一轉身人已經消失在了街道的拐角處,再看不到了。
“怎麼神神叨叨的。”白梨嘀咕完畢,心裏頭還是覺得有個點被戳的痛了,她過不去,可是又無從辯駁,於是帶了幾分憤恨,咬著牙根吐出一行字,“嫌我憔悴之前,你也要看看你自己,比我又好到哪裏去了?”
要這麼一想,白梨心裏頭稍微舒坦了幾分,畢竟邱謹言的身上也永遠裹著一抹風塵仆仆,即使他來到墨爾本已經有好幾天了,與這個環境仍然是格格不入的樣子。
這樣的他是怎麼有勇氣拐彎抹角的說她狀態太差呢?
白梨心裏頭竄著邪火,可連她自己也沒注意到,邱謹言說的話,她是真的聽心裏去了。
往常的下班時間一到,白梨不是在辦公桌前繼續瘋狂下班,就是拎著車鑰匙早早回家,這是她一成不變的生活裏唯一的選擇。但今天,她換了雙運動鞋,走進了角落裏那間一直被同事當成擺設的健身室。
打開跑步機的時候,白梨告訴自己,她得改變。
白媽的心情有如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傍晚回到家時趕緊忙著做晚飯,把小奶娃哄睡後,她就如同往常一樣與白爸視頻。
她今天受到的震撼太大,急需要找人分享一二。
白爸是個好聽眾,他知道白媽心裏頭煩悶,一旦打開話匣子,必定不會那麼快結束,於是,白爸給自己泡了杯茶,認認真真的聽著。
震撼白媽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附近新搬來的那戶鄰居老徐和老於,他們已經移民澳洲,是地地道道的澳籍華人。
在國內的親朋好友眼中,老徐、老於是大家所向往的驕傲,他們嘔心瀝血,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子,兒子出國留學後,順利在異國拿到了不錯的工作機會,並力邀父母出國團聚,就這樣,懷揣著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徐和老於變賣了國內的資產,帶著錢來到異國。
為了兒子的生活能更好,老兩口慷慨出資,幫助兒子買了房。
為了讓家庭和睦,老兩口任勞任怨,先後帶大了三個孫子孫女,為整個大家庭付出了極多。
最小的孫女七歲後也去讀書了,孩子們自理能力強,很快就不需要老人接送。他們清閑下來,覺的也是該輪到他們享受天倫之樂了。而就在這時,家內的氣氛突然變的古怪起來。
他們引以為傲的白人兒媳開始陰陽怪氣的講話,時不時為了很小的事情,跟老兩口找茬,尤其是在他們兒子不在家時,兒媳拿點東西也要摔摔打打,哪怕語言不相通,他們仍然能感受到那股濃濃的嫌棄。在那個家裏,老兩口是多餘的累贅,沒人在乎。
為了兒子、孫子,為了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他們忍耐著沒有跟兒子告狀,假裝一切沒有發生過,平時在家裏則是更加勤奮,家務活全部包攬,為了證明自己還有用,他們每天過的戰戰兢兢,兒媳下班在家休息時,他們也是躲在自己的房間內,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盡量讓他們的存在不那麼礙眼。
三個孫子、孫女在沒讀書之前跟兩位老人還是很親的,畢竟是他們兩個含辛茹苦帶大的孩子,感情沒的說。但孩子們讀書以後,進入到的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去過上了完全屬於他們的生活。
最直觀的改變是孩子們回家以後不再講中文了,他們嘰裏呱啦的說著英語,跟父母交流、彼此間交流、與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交流,全部是如此。
隨著孩子年紀越大,他們與爺爺奶奶之間的話就越少,除非是老兩口拉住他們硬聊,或許能稍微說上幾句,其他時間,隻要他們不主動,孩子們匆匆忙忙,上學、放學,與父母出去度假,與他們這對老人相處的時間少的可憐。
老於和老徐是寂寞的,卸下了家庭的責任,他們的存在,顯得有些突兀。
可是,他們離國而來時,帶著的是破釜沉舟的決心。
國內的房子,沒了;國內的養老金,放棄了;國內的過往,成了雲煙;親朋好友全都知道他們是來國外享福的,每個場合提起時,全都是羨慕妒忌的語氣;
他們在國外呆著不開心,也想過回國。但這種念頭隻要稍稍一浮現出來,立即是許多許多的現實問題,一路鋪開,擺在麵前。
現實太難,每一步都需要經過百般權衡。
老夫妻倆絕沒想到,當初為了獨子的未來所做出的權宜和犧牲,十幾年後化為回旋鏢,直直擊中了他們自己。
老徐和老於在無數個難眠的夜晚裏,反複的溝通商量,希望能找出一個好的辦法來解除困境。
辦法還沒想出來,兒子在某天突然站到了他們麵前,揪著衣服,囁囁嚅嚅的說:“爸爸,媽媽,這裏不是中國,咱們既然來了,就得遵守這個國家的習俗。”
老徐和老於在那一天,整個靈魂都好像是被萬馬奔騰著從身上踐踏了一遍,夫妻倆的腦子都轟隆隆的作響,看著疼寵了一輩子的兒子,異常認真的對他們說:“在我們這個國家,每個人都是要靠自己來生活,不能想著去依賴別人。”
兒子說完,隨便找個借口,直接走了。
老徐皺著眉想了半宿,才對老於說:“兒子是在點咱們呢。”
中國的老父母,肯為了孩子拋棄掉已擁有的安逸生活,陪著他在國外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了新的家,自然也不願意讓孩子為難。
老徐和老於很快各自出去找了工作,老徐會開車,他學會在網上接單,每天負責去機場接送遊客,賺取一定的費用;老於則是去附近的華人超市找了理貨員的工作,與年輕人一樣搬搬抬抬,每天最少工作六小時以上。
他們有了工作之後,兒媳婦的態度轉好了幾分,似乎也認可了他們不是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