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快讀
打開小說快讀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小卒過河小卒過河
淩空子

第13章

薑嫽從小是個集體意識、集體榮譽感比較強的人,熱心腸、直性子、工作積極努力。林楓、蔣旭他們的辦公室鬥爭,善用權謀,薑嫽不懂權謀。遇到問題,潛意識會讓她側重於,公司整體利益、長遠發展。這樣的底層邏輯,讓她剛當上三審,就得罪了三位大咖。

九月,另一項政府委托業務,彙算清繳後續管理鑒證開始了。薑嫽也開始協助葛老師,審核報告。看報告時,就跟葛老師在一起,她們有間單獨的辦公室,辦公室挨著總經理室和副總們的辦公室。

葛老師告訴薑嫽一些,報告審核的要點,初期讓薑嫽審核報告數據的準確性。這時她才知道,公司兩位二審老師,是不看數據是否有誤的,或者改一部分,他們容易看到或比較明顯的。因為,他們認為數據是低層次、基礎的事情,寫報告的人,應該具備這個基本的素質。而且核實數據,相當於把底稿重新算一遍,自己沒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這個工作,一直是三審葛老師做的。跟葛老師聊天時,葛老師也很厭煩這種情況,但始終無法改變。

等薑嫽審了二個月報告後,她切身感受到了,部分人的數據不準,竟到了如此誇張的地步,這部分人約占三分之一左右。比如一組的小邵,三份報告,正文和附表的數據對不上,不知是怎麼通過二審的,她加班到很晚,才把這些數據關係理清。然後,把報告退回去了,讓他改。其他報告,有的是用了去年的版本,因為疏忽,總會有一、二處數據沒更新,用的還是去年的數據。有的是自身的疏忽,數據出錯。

這部分人,寫完報告就丟給二審、三審,就算完成任務了。她發現僅數據這一塊,這幾個人是多麼漠視。讓人惱火的是,他們習以為常,似乎成了多年的習慣和頑疾,成了默認的規矩或做法。

葛老師雖提過異議,但領導們更在意的是,拓展新業務,提升業績。手上握著一些業務的業務員,自然是另眼相看,他們自已也是有恃無恐。說是審報告,有時更像他們的助理。

這時,薑嫽想起了,上個月跟陳總的對話。“陳總,我發現有幾個人寫報告,基礎數據時常出紕漏,靠二審、三審、四審給他們改,但大家似乎習以為常。”

“是有一部分老師,習慣不好,這都是有曆史原因的。早年間,大家都這麼操作,沒有強製要求改過來。”

“還有我們會所的底稿是精細的,但稅所的底稿太簡單了。咱們之前做委托注銷業務時,是會所中標,用的底稿比較細致,邏輯性強。更容易在統計、彙總數據時,篩選出問題。但給自己客戶和這次彙算清繳後續管理用的底稿太簡單了,查的不細,容易出紕漏。”薑嫽使用兩版底稿時,有切身體會,所以很認同細致的底稿。

“這我之前也提過,不僅需要工作底稿複雜、細致,還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深入企業業務環節,查找更深層次的問題,並解決。也就是說,挖掘出客戶更深層次的需求或問題,不斷提高報告的深度和質量,才能有競爭力。而不是,每次寫報告,查出二、三個問題,就算交差。”陳總說。

“是啊,可為什麼一直忽視這個問題呢?”

“你做為三審助理,重視這個問題,是職責所在,這個方向是對的。”

薑嫽心想,也就是說,公司有一部分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但一直沒執行下去。葛老師提過,也沒有用。要麼換個方式,再彙報一次。於是,薑嫽把一些典型的錯誤歸類彙總,用來說明問題,並整理成一份工作彙報PPT,看看是不能引起周董的重視。

陳總跟薑嫽聊過底稿的事情之後,一次,他跟林總外出,他對林總說“薑嫽還是挺盡責的,跟我提起會所的底稿細致,稅所的底稿簡單。我們這個底稿,用了十幾年了,是該更新更新了。”

關於底稿的事,以前,林楓也跟周董提過,周董說“稅所的底稿,得到過行業協會的表揚。”盡管,這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但周董在這方麵是有底氣的。在這之後,林楓再也沒提過底稿的事情。

此次,陳征、薑嫽有這樣的提議,林楓可以順勢而為。

一天,林楓把薑嫽叫到自己辦公室。“我聽新來的同事反饋,我們的底稿過於簡單,你這段時間,對底稿怎麼看?”

“林總,稅所的底稿太簡單了,跟會所的底稿結合一下,才能更有邏輯性、更縝密。還有,這段時間,我發現一部分人,數據準確性低。並不是他們算錯了,最終給客戶的數據結果,是正確的。而是因為,他們粗心大意。比如,會出現一、二處去年的數據沒替換,或者報告跟附件,有一、二處數據不符。我想重新修訂底稿,再把這種錯誤情況彙總一下,做成PPT,給領導們看一下。”

“可以,你做好PPT,發我看一下。”在這件事上,林楓的看法,跟薑嫽是一致的。

“好”

這兩個月,薑嫽跟部分數據準確率低,底稿附件不細致的人溝通時,一邊氣的火氣直往頭上湧,一邊還要保持平和的溝通狀態,現在有林總支持,總算安心了些。幾個月下來,薑嫽覺得跟林總,有很多想法相似,兩個人也時常聊起,對業務的看法。

兩周後,薑嫽做好了PPT,跟葛老師、林總,向周董彙報了報告審核中的問題。提出更新稅所工作底稿,增加附表,將底稿做的更細、更有邏輯。

周董同意了他們的建議,同時讓林總、陳總,一起把關底稿的更新換代。

薑嫽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抓緊設計模板、公式等,加班加點,有時一天睡眠三四個小時,像打雞血一樣,把新底稿完成了。然後,把底稿試用版提供給全體同事,讓大家提出使用意見之後,再定稿。

就在發布試用版的當天,快下班時,薑嫽接到了一組組長衛淵的電話,衛老師是資深股東。“我看了你們的新底稿,複雜的不得了。我認為,底稿就是要效率高,簡單,快,收益才快。”

“衛老師,細致、嚴密的底稿,更利於查出問題。”

“公司經營幾十年,一直用這個底稿,這是我們的優勢,也不影響查出問題。我還有事,先不跟你說了。”還沒等薑嫽回答,他就把電話掛了。

第二天,似乎變了天。周董跟林楓說“一會,開個臨時會議,薑嫽改底稿的事,還得再討論。”

其實,昨晚衛老師給薑嫽打完電話之後,也跟林楓抱怨了這件事。林楓估計,今天會出現反複,所以,她臨時約了客戶。“周董,我跟客戶約好了,上午要過去。”雖然,林楓支持薑嫽改底稿,但是,她不打算出席這個會議。她知道周董明確反對之後,不會再發表意見。

上午,一群公司的元老還有周董、二審、三審、四審,臨時開了一個會。以衛老師為首的幾位元老,對新底稿做了批評。主要還是昨天的觀點,底稿要簡單、要效率、要快,這樣收益才快。二審、三審在琢磨老板的心思,保持中立。而薑嫽,成了首當其衝的,質問對像。最後,各打五十大板,會議決定,再次修改底稿,原有的底稿過於簡單,要提高。而新底稿又過於複雜,要簡化。一場因為底稿產生的風波,才算告一段落。

散會後,薑嫽很沮喪。為什麼大家都在質問我,原本支持自己的林總、陳總,沒參加會議。周董也並不完全,站在自己這邊。我錯了嗎?

花了一個月,時常一天睡眠不足、三四個小時,點燈熬油製作出的底稿,就這樣荒廢了。如果這些底稿能對同事們的工作有益,她不覺得辛苦,可如今,薑嫽感到心涼。

薑嫽在這次爭論中,看出了兩大陣營,以林總、陳總、金老師、薑嫽為首的改革派和以蔣總、衛老師為首的守舊派。而周董似乎在平衡兩種勢力,周董自己更看重的是公司的業績,是手握業務資源的那些人的態度。至於底稿有人把關,有人改,最終版本不出紕漏,就行了。

晚上回到家,薑嫽一直在琢磨這件事。為什麼,幾個元老,輕易否定了細致底稿的價值。打個比方,有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醫生,他看病時,一下就能看出脾胃不和、氣機阻滯等,對症下藥,效果極好。假如做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個人從到腳,做了各器官核磁、CT、B超,骨骼、血液檢查等,醫院能有的檢查全查了一遍,可能會發現其他的,平時沒發現的隱疾。這就是詳細的、複雜的、有邏輯的底稿的作用。經驗固然重要,但對企業的審計,全麵和細致也同樣重要,可並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從公司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出發,這是一件有利於公司的事。為什麼會遭到部分人的抵觸呢,薑嫽不理解,也想不通。

那麼,接下來發生的,被稅務局退報告的事,就是這種簡化底稿、求簡單、求快的思想意識背後,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的體現之一了,而這份報告洽洽是衛老師主管的項目。

自從薑嫽來了之後,葛老師時常請假。趕上葛老師不在,又急著出報告的時候,就由薑嫽來審核並蓋章。

當薑嫽看了衛老師這份報告時,發現幾百萬稅會差異,隻需要調表不調賬,卻沒有調整。但最後的補稅,補了點所得稅,補的莫名其妙,依據不足。她寫了審核意見,並把報告退回了。但退回之後,衛老師本人並沒有回應,卻收到了周董的電話。

周董的意思是,衛老師是最資深的老師之一,他的報告有問題?給他蓋章就行。薑嫽解釋了自己的看法,但周董沒聽進去,依舊讓薑嫽蓋章就行。薑嫽最後,就在報告上蓋了章。

誰知半個月後,稅務局退回了這份報告,認為補所得稅證據不足。薑嫽去稅務局取回了這份報告,並將稅務局的意見,轉告衛老師,衛老師很和氣的修改了報告。聽林總說,稅務局給周董打電話時,周董不相信衛老師會出錯,跟對方爭執起來,稅務局的人說話就非常不客氣了,把報告退回來了。

晚上八點多,薑嫽因為報告多,還在加班。這時她聽見林總辦公室,有關窗的聲音,看樣子林總準備回家了。林楓路過薑嫽的辦公室,走進來無奈的說

“薑嫽,以後衛老師的報告,不管對與錯,你都不要再管。”

“為什麼?”

“衛老師的業務渠道多,跟政府部門關係好。總之,他的報告,你以後看見了,直接蓋章就行。”此次改底稿的事,讓林楓感受到,即便是周董,也要捧著衛老師,衛老師手上握著公司四分之一的業務資源,連周董都要讓步,又何談自己或薑嫽呢?

薑嫽驚愕的說不出話來,但她很快意識到,這都是因為衛老師在公司的地位,她低下頭“好,知道了。”

“這是中午,一個客戶過來,給的蛋糕,你吃吧。”林總拿了兩盒精致的蛋糕,放在薑嫽桌上,一看就不便宜。

“謝謝林總”薑嫽邊吃邊想,這蛋糕確實好吃,自己真需要吃點好東西補補腦,這些天腦細胞耗的快不夠用了。

幾個月以來,薑嫽體會到有些問題,自己做底層業務員時,是看不到的。但到了中層,才發現,中層也不好做,甚至矛盾更容易激化。

© 小說快讀, ALL RIGHT RESERVED

BEIJING YUEJIAN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