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陳氏沒接話茬,而是意有所指地道,“今兒個我家嬌嬌落水的事兒,你都也知道了吧。”
徐氏沒做聲,顯然是知道的。
祝陳氏道,“聽你說了這麼多,我也聽明白了。一家想要退親另一家沒有死纏爛打的道理。”
話鋒陡然一轉,“但是今兒個是你家硯湫救的嬌嬌,我家嬌嬌是個清白姑娘,被硯湫從水裏救上來,這親就不能輕易退了,硯湫得對嬌嬌負責。”
徐氏也是有名兒的悍婦,頓時急眼道,“我家硯湫救人還救出錯來了?是不是眼睜睜看著你家閨女死才對?好心救人還被賴上了,天下間哪兒有這樣的道理。”
祝陳氏心平氣和地道,“你也別惱,有啥事兒咱商量著來。”
徐氏沒好氣兒地道,“沒得商量,這親非退不可。”
祝陳氏道,“你也知道我家嬌嬌從小被抱錯,在名門裏長大,性子難免嬌縱了些。我有個想法兒,說來你聽聽,就是我老祝家決定給嬌嬌準備二十兩銀子的嫁妝,你看咋樣?”
如果說十兩八兩的徐氏不會同意,二十兩徐氏猶豫了。
方才還一副堅決的模樣現在也起了變化。
祝陳氏繼續又加大籌碼,道,“如果不放心,我可以先拿出一半兒今兒個給你帶回去,放你那兒存著,等嬌嬌嫁過去再拿剩下的一半兒。”
徐氏的眼睛有些放光了,如果有了這十兩銀子,就能給硯湫的爹治病了。
祝陳氏心裏知道徐氏拒絕不了她的提議。
徐硯湫的爹病了好久,一直沒錢去治,隻能抓一些藥不好不壞地養著,去不了根兒。
如果有了這十兩銀子徐家就能帶徐硯湫的爹去淮城治病了。
徐氏強硬的態度沒了,有些不好意思地鬆口道,“這......好嗎?”
態度一緩和,事兒就有的商量了。
祝陳氏趁熱打鐵道,“有什麼不好的,你等等我。”
說著祝陳氏就進了裏屋,沒一會兒拿了個帕子出來,將帕子放到桌子上打開。
“這裏麵是八兩銀子。外加一對銀手鐲,這對銀手鐲重量不輕,足夠二兩了。”
躲在外麵聽牆角的周氏竄了出來,“娘,你把這些年攢的家底兒都掏出來了,咱家以後還咋過日子啊?”
祝陳氏拉著臉子,道,“沒有你說話的份兒,出去。”
“這日子沒法兒過了。”周氏跺著腳哭鬧著跑開。
接著,祝陳氏笑道,“親家母,咱們兩家的親事就這麼定了啊。”
這麼多的銀子放在眼前,徐氏狠狠地心動了,理智卻告訴她要嚴謹,“這麼大的事兒要不等祝大哥回來再說?”
祝陳氏拍板道,“無需麻煩,這個家我還能做主。”
之所以這般說,是因為祝陳氏知道要想不退親,隻有這個法子,等誰回來也沒用。
徐氏臉上露出了笑容,道,“既然老嫂子這般有誠意,我也不推脫了。”
將帕子包好,塞進了懷裏。
甚至還有心撮合道,“等回去我同硯湫好好說說,讓他多來你家走動,讓兩個孩子多相處,等相處出感情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送走了徐氏,祝陳氏望著要跑回娘家的周氏,道,“要你操心什麼,這個家又餓不死你,日子怎麼就過不下去了?”
周氏已經收拾好了包袱,一手牽著一個孩子,怒氣衝衝地道,“沒有您這樣偏心的。我為你老祝家生了一兒一女,可連過年都沒有件新衣裳,您卻為了一個不在自己身邊養大的女兒把家底都給了出去,我不服。”
“咋了這是?大呼小叫的做什麼呢?”
剛從地裏扛著鋤頭回來的祝老二看著自個兒媳婦兒質問道。
周氏被氣出了眼淚,道,“方才徐家來退親,你娘為了穩住人家就把家裏的八兩銀子還有祖傳的一對兒銀鐲子都給了徐家。”
越說越氣憤,嗓門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說是祝梨嬌的嫁妝,並且許諾等祝梨嬌嫁過去還給十兩。娘趁著你們不在家,把家都給敗了。”
祝老二是個孝順的孩子,聽到妻子這般說老娘,嗬斥道,“怎麼說話呢你?”
周氏大聲嚷嚷道,“我說的不對嗎?娘就是把家給敗了。”
“啪”祝老二當即給了周氏一巴掌。
周氏捂著臉不敢置信地看著祝老二,點名道姓地道,“祝子文,你打老婆你真行。”
說罷,一把推開祝老二,連孩子也不要了直接跑回了娘家,徒留下兩個孩子哭嚎著喊娘。
家裏接二連三地出事兒,祝老二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兒去,不由地虎著臉道,“哭什麼哭?回屋去。”
老子發火兒了,兩個孩子也不敢哭了,抽噎著雙雙回了屋。
祝老頭兒放下肩上的背簍,背簍裏是在地裏頭挖的野菜。
他被曬的黝黑的臉上滿是沉重,坨下的背似乎是瞬間被生活壓彎了腰。
悶聲道,“這麼大的事兒你咋不等俺們爺倆回來商量商量再做決定?”
祝陳氏也知道自己這事兒做的有些對不起家裏人,歎口氣道,“徐家鐵了心要退親,當時那個情況根本沒有時間等你們回來。”
“做這個決定是我武斷了,可我不得不這麼做。”
“今兒個嬌嬌想不開跳河自盡了,要不是硯湫那孩子救了她,現在你們看到的就是嬌嬌的屍體了。”
祝老二吃驚地道,“娘,這是啥時候的事兒?”
雖然這個妹妹不是東西了些,可他也從沒想過讓妹妹去死。
說到這兒,祝陳氏的眼眶又紅了,道,“就是頭午的事兒,你們不知道當時看著嬌嬌渾身濕漉漉地躺在地上,麵色發白眼睛緊閉一副要死的模樣,我的心都嚇掉了。”
接著又道,“嬌嬌喜歡硯湫,咱們虧欠這個孩子太多了,就當是彌補她吧。”
老祝家的院子靜默了幾秒,隻剩下祝老頭兒唉聲歎氣的聲音,像是無助又無奈到了極點。
看著老爹的模樣,祝老二安慰道,“爹,既然銀子都已經給出去了,你也別上火了,兒子有的是力氣,會把銀子賺回來的。”
祝老頭兒甕聲甕氣地道,“說的容易,銀子哪兒有那麼好賺呐?”
他們家祖孫三代這些年省吃儉用的才攢了八兩銀子啊。
祝陳氏抹著眼淚兒道,“你這是怪我呢?”
祝老頭兒說出心裏的擔憂,“你隻顧眼前,就不想想老三嗎?咱們家就出這麼一個讀書人啊,就指望著他能出息,光耀門楣了。”
隨後泄氣一般的道,“老三好不容易進了翰林書院讀書,眼瞅著要交學費了,這下好了,什麼都沒了。”
為了能供老三讀書,祝老頭兒就是累死自個兒都願意。
如今好不容易給三兒子攢夠了學費,就這麼沒了,祝老頭兒的精氣神兒都沒了一大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