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被休了,蘇慧娘想找到林世安,更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擔心林知夏的婚事。
林知夏到底是林家的血脈。
若是背靠著林世安這個舉人老爺,說親也能說個讀書人,往後一輩子都有盼頭。
但蘇慧娘得知黃苓的經曆後,她的想法有了轉變。
蘇慧娘沒見到黃苓之前,覺得沒了男人,走到哪裏都舉步維艱。
至少在林家村是這樣的。
沒了男人,連自己建的房子都保不住。
可見過黃苓帶著一個五歲的孩子還能為了生活奔走時,蘇慧娘也明白過來。
女子憑著自己的本事也能好好過日子。
何況她的繡活兒不差,說不定也能帶著女兒把日子越過越好。
“夏兒,你信娘嗎?”
蘇慧娘問這話時,眼中尚且帶著些迷茫,似乎也是在問自己。
“我信!”林知夏抬手輕輕將蘇慧娘被江風吹亂的鬢發整理好,把那一縷露出來的白發遮起來,語調柔和卻堅定。
“娘,男女立於世間皆在同一片天下,女子也能頂半邊天,沒有他咱們也肯定能把日子過好!”
“女子也能頂半邊天......”蘇慧娘喃喃重複了一遍,困擾她已久的問題一下子變得清晰。
林知夏看著她眼中又重新有了光,壓在心頭的石頭可算能挪開了。
從蘇慧娘醒過來之後,林知夏就一直提心吊膽,生怕蘇慧想不開再次自殺。
幸好現在她已經想明白了,晚上林知夏也能睡個好覺。
想明白的蘇慧娘整個人精氣神都變了,瞧著比之前年輕了五歲不止。
人還是那個人,但身上有股說不出的韌勁。
在船上的日子沒什麼事幹,蘇慧娘跟著黃苓用絲線編了一些絡子,又繡了些手帕,本來隻是打發時間的玩意兒。
誰知被船上同行的客人瞧上,陸陸續續將絡子和手帕賣出去幾個之後,賺到了錢,蘇慧娘越發有幹勁。
編完絡子又繡帕子,趁著船靠岸采買時,蘇慧娘拿著做好的帕子和絡子去鋪子裏又換了些錢後,越發熱衷於此事,一直盼著船能靠岸。
林知夏也和灶間的夥夫們混熟了,其他客人還吃著自己帶的幹糧時,林知夏她們每日都能吃上熱乎的飯菜。
一個月下來,林知夏的臉都圓潤了些,加上沒怎麼曬太陽,膚色也養了回來,瘦黃的皮膚慢慢變得白皙,仿佛變了個模樣。
最後一次靠岸是在春縣的碼頭,春縣走水路的話,離京城隻有四天的路程,也是京城附近最後一個能停貨船的碼頭。
貨船上有一半的貨要在這裏卸下,停靠的時間比較久,要從早上停到中午。
蘇慧娘得知後將攢了半個月的帕子都拿了出來,林知夏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跟著一起下了船。
春縣是最靠近京城的縣城,又臨近運河,從南邊趕考的學子也多選擇會在春縣過渡,來往的商隊、途經此處的趕路人也會在春縣休整。
林知夏出了碼頭,看著街邊忙著吆喝的小販,心中暗自盤算著各類生意的可行性。